西安交通大学近期在科研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19.03.2015 18:44
本文来源: 教育厅
——该校前沿院一论文在纳米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CS Nano上发表。 该校前沿院金明尚课题组在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近日,该组在读博士生王珍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纳米材料领域权威期刊 ACS Nano(影响因子12.062)上发表题为“Lattice-Mismatch-Induced Twinning for Seeded Growth of Anisotropic Nanostructures”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章的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均为西安交大。本研究首次发现通过引入两种金属间的高晶格失配度,在单晶晶种表面能诱导形成孪晶结构。 各向异性的金属纳米材料,例如纳米棒、纳米线等,通常需要孪晶纳米颗粒作为种子以打破其本身的晶体对称性,从而实现金属纳米材料的各向异性生长。因而,可控合成孪晶纳米颗粒是制备各向异性金属材料的关键。以金-铜体系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发现铜原子在金单晶纳米颗粒表面沉积导致的应力可以有效诱使铜在金表面形成五重孪晶结构,并最终生长成金铜核壳纳米棒。该发现为孪晶纳米材料的制备开辟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微纳中心一论文在地球科学界顶级期刊Geology发表。 地震发生时伴随的应力释放一直以来都是地震学、工程学、构造地质学和矿物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更好理解地震的机制,世界上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在内的众多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深孔钻探计划(比如中国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美国圣安德烈亚斯断层钻探计划等),用来从地震活跃带的深层区域取出地质材料,再在实验室内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物理、化学分析,从而阐明地壳脆性断裂的微观机制以及其对地震类型的影响。
该校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CAMP-Nano)副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陈凯博士和他的合作者基于之前发展的三方晶系劳厄衍射图样的新型标定方法(Journal of Applied Crystallography,http://scripts.iucr.org/cgi-bin/paper?S0021889812031287),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微衍射技术,对美国圣安德烈亚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碎裂岩中的石英样品进行了微观尺度上的残余应力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岩石中的石英样品的应力分布在微观尺度上极不均匀,而且其应力值远高于地震产生的平均宏观应力水平,显示出地震在微观尺度下具有不同于宏观表现的特征。 这项工作已于近日发表在地球科学界的顶级期刊Geology杂志上,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好评,认为该方法对于微观尺度的应力应变表征及其在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工作得到了中国“千人计划”项目,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和资助。
——程海教授当选2015年国际地球化学会士。 近日,国际地球化学学会(Geochemical Society)与欧洲地球化学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chemistry)公布了2015年国际地球化学会士(Geochemistry Fellow)名单,该校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国家千人计划学者程海教授以其在石笋同位素测年领域的突出贡献入选。 地球化学会士由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地球科学学术组织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与欧洲地球化学协会于1996年设立,以表彰在地球科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截至2015年,共有242位科学家获得国际地球化学会士荣誉,中国大陆2名华人科学家名列其中,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山院士和西安交通大学程海教授。 (责任编辑:陈栋)
本文来源: 教育厅
19.03.2015 18:44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