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一村宴请一桌不得超300将向当地普遍推广

25.12.2015  16:46

  “办红白喜事,烟不能超过5元一盒,酒不能超过30元一瓶,摆一桌酒席不得超过300元;红事不能向亲属索要财物,红白事不得放烟花,不得请商业演出……”这就是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执行的红白喜事规定,一旦该村村民办红白喜事,村民小组组长就会拿着“告示牌”挂到事主家门口公示宴请标准。

  从2014年7月,中汉村实施红白喜事规定以来,截至2015年年底,村民举办的婚丧嫁娶、寿宴等红白事40余家,按照新规,平均为每家节约8000-10000元。据统计,仅此一项,为村民节省各项开支费用40多万元,受到事主的欢迎和赞同。

  为了积极响应实施“八项规定”,改变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目前,许庄镇正在向辖区各村推广中汉村的经验。

  村上“过事”设新规 一年节约40多万元

  “七个碟子八个碗,中间摆个鳖瞪眼”,按照关中农村传统习俗,给孩子娶媳妇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喜庆事,请乡邻大摆宴席,拉红绳讨喜钱,抽好烟喝好酒,放鞭炮放烟花,唱戏放电影,热闹红火是人之常情。同样,老人去世了,“夜奠”吃免费的流水席,请乐人迎饭,搭戏台唱戏,以表孝心,也司空见惯。

  但是在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却不允许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尽管婚丧嫁娶花的是村民自己的钱,但作为该村的村民,必须遵照村里的规定,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最初我们搞这个红白喜事规定,是为了遏制当下农村婚丧嫁娶盛行的铺张浪费和攀比之风,规定出台前,给每户村民发了宣传单,得到90%以上村民的同意,才开始实施的。”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党支部书记兼“中汉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理事长王林给记者拿出《中汉村红白理事会通告》牌,上边规定:“红白及各种喜庆事宜,提倡简办,不得比排场,比阔气和铺张浪费,不得相互攀比。所有‘过事’设宴,一席七个凉菜,二个热菜,饭席五盘,烟不能超过5元一盒,酒不能超过30元一瓶。红事不能向亲属索要钱物,新人进门挡车挡门只能索要水果糖,红白事不得放烟花,不得请商业演出”等等,规定得非常详细。

  说起这个通告牌的出台还有个故事。原来,新规矩实施没几天,王林的堂弟王孝宏的儿子考上大学要请客。头一天晚上,王林不放心,专门到堂弟家交代,一定不要“违规”。但第二天宴席还是发生了一点小纠纷。本来按规定一席是7个凉菜2个热菜,但上热菜时,王林发现上了5个热菜。“这不是明显破坏规矩吗?何况还是第一次执行新规,虽然乡党不说,但谁心里都清楚是咋回事”,王林说。

  王林最后硬是要求将多加的3个热菜退下去。一席人面面相觑,看着弟兄俩怎么收场。堂弟觉得很没面子,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搭理这位不讲情面的堂哥。

  事后王林觉得,这种改革还需要一个过程。于是让村里每个小组长制作了通告牌,谁家有事宴请亲朋好友,就让小组长将牌子挂在谁家门口。目的是告诉事主的亲朋好友,不是事主家吝啬抠门,而是乡规村约难违。对于这种移风易俗的好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有人觉得标准太苛刻,不愿意遵守,那样也行,但必须把酒席设到县城、集镇或者邻村,要想在中汉村内办酒席则必须按照规定办事。另外,村里的党员干部就是想到村外办宴席,也必须遵守村里的规定,绝不允许破例。

  据中汉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理事长王林介绍,该村村民过事,过小事30-35桌,过大事40-45桌,过去每桌花费在300-500元,现在实行的标准是200-220元,每桌平均节约100多元,从去年7月实施新规到今年年底,村民在村里过红白喜事40多次,一共节约各项费用40多万元。

  村规面前人人平等

  其实,早在10年前,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就曾倡导实施红白喜事规定,并尝试试行过,但由于当时的条件并不成熟,村民的思想意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结果实施一段时间,就实行不下去了,不了了之。

  12月23日,记者在大荔县采访时获知,过去按当地的风俗,过红白喜事,设席待客,必须上七凉八热、四品四盘、四菜一汤,一席坐八个人,平均每个人两盘半菜,根本吃不完,剩下的菜,主家吃不了,只能倒了喂猪,实在可惜。

  在大荔当地,有一种在老人去世后的特殊宴席——“夜奠”,这是很多家庭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按当地风俗,逝者出殡的头一天晚上要举行“夜奠”。除了老人的亲朋好友都来外,村里的乡党也要参与祭拜,然后到晚上9点左右开席,往往全村几乎全体出动,集体赴宴。碰到这种情况,事主家宁愿四处借,也必须热情款待,否则就会失去乡情,被人笑话。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仅此一项,一晚上的饭局就需50桌左右,少则3-4万元,多则可达十万元以上。一些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不但要忍受丧失亲人的悲痛,还要为“夜奠”宴席的花费,无奈地背上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债务。

  新规实施后,该村有一位在西安经商的薛先生,颇有经济实力,他父亲去世后,原想回村大办酒席,放焰火,唱戏搭台子,风光体面地给老父亲办后事。当他回村得知村里实施了红白喜事新规,非常理解和支持,决定为父亲低调办理丧事。事后,村里不但没人笑话,反而评价说:“薛老汉的娃们家在西安城里干那么大的事,还这么低调做事,等咱给老人祝寿或办丧事,也不用摆阔了。

  传统陋习被强行制止

  大荔县许庄镇中汉村位于大荔县北、108国道西一公里处,全村拥有村民674户,2760人,9个自然村,除了种植小麦、玉米外,50%的村民种植冬枣、苹果,7%的村民从事运输业,村民平均人均年收入11000元,在当地属于富裕村。

  过去谁家过喜事,中汉村村民把新娘接回来了,村里人就在村间道路上拉起一道道红毛线,一条红毛线一道关,“水果糖已经打发不下,至少要几十元红包”。有的二三十条毛线,红包下来就要一两千元钱,主人家也没办法。自从中汉村“红白理事程序”规定只能拿些水果糖来解红毛线过关,不能再索取其他财物后,这种传统的陋习被强行制止。

  如今在关中农村,嫁女收彩礼讲究“前四(万)中六(万)后八(万)”,最低收聘礼3万元,中等收六七万元,最高达12万元,成了村民的一项负担。去年9月20日,中汉村村文书胡方明嫁女待客,不但宴席烟酒、菜品档次严格遵守村上的规定,而且,嫁女时明确表示不收聘礼,在亲家翁的坚持下只是象征性地收了3万元彩礼,全部用在了给女儿买衣服、家电上了,自己没有留下一分钱。对此,胡方明说:“提倡节约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制度制订了,我们村干部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村规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许搞特殊化。再说了,我和妻子今年才50多岁,自己能干活能劳动,何必给娃们家增添负担呢?

  中汉村村主任胡赵虎介绍说,今年12月初,村支书王林的父亲过80大寿,按照当地的风俗,一般摆酒席都在60桌以上。但是,王林认为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又身兼村党支部书记和“中汉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理事长之职,原本决定不给老人过寿,可他的两个弟弟不同意。弟弟说:“你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村上的规定,可我们是一般群众,给爸爸过寿是我们的心愿,由我们操办不用你管。”尽管这样,王林还是把酒席限制到15桌,酒席标准还是按照村规操办的。

  父亲过80大寿那天,作为家中长子的王林匆匆赶去,给父亲行过祝寿礼,给亲朋好友敬过酒后,他连饭都没吃便提前告辞了。当时为了顾忌影响,连摄像、照相都没有。“尽管我觉得对父亲有点缺憾,有点内疚,但是老人家非常理解支持我,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王林事后感叹地说,正是由于村干部的带头守规,中汉村的红白喜事新规才坚持了下来。

  中汉村新规将向当地普遍推广

  对于中汉村村委会的“新规”,也有村民表示规定过于严格苛刻。去年12月,与中汉村相邻的八岔村4个村民小组与中汉村合并,其中新来的个别村民不能接受“新规”,而村里有些有经济实力的人,也不太赞同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

  今年8月初,村里跑运输的胡师傅给儿子结婚,申请摆宴席,只有一个要求,加两个大菜。胡师傅说,“我是跑运输的,虽辛苦,但收入能好一点。一辈子就这一回大事情,可是大家说不行,我也没办法。”最后胡师傅不得不到镇上摆席。“在镇上摆席也就是菜好了点,烟酒还是按规矩上的,为这事给亲家解释了多次。

  中汉村村主任胡赵虎介绍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宴席的标准,也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现在乡下风行的“流动餐车”,包席包料,一桌收费150到200元。胡主任非常推崇,他说:“这个既干净卫生,又不讲排场,和我们的新规相吻合,值得在村里推广。

  中汉村的做法已经实施了一年多时间,既减少了村民的开支,又避免了酗酒打架事件的发生,而禁放烟花和演出,净化了村里的环境,得到村民的理解和赞同。用邻村人的话讲,“人家中汉村是有钱人当作没钱人办事,尽管给人感觉有些吝啬,但是很符合当下国家实行的厉行节约、反腐倡廉的大局,我们村要实行这个规定,相信大多数人也会支持的。

  据大荔县许庄镇的一项调查显示,每年全镇的红白喜事花费在1000万元以上,已经成为村民的一项负担。大荔县许庄镇党委书记岳志军在接受采访时时表示,中汉村红白喜事新规,对于移风易俗起到了表率作用,实施一年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他们将在全镇推广中汉村这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