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交出美丽社区建设新答卷

13.05.2015  11:04

  在近日召开的天津美丽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暨社区治理工作推进会上,天津市在创造了“1346”美丽社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再次交出了他们的新答卷——优化新建社区资源配置、强化老旧社区功能建设,经第三方评估已创建了299个美丽社区,初步形成了多方共治共创、资源互补互融、成果同惠同享的社区治理和美丽社区建设新格局。天津市民政局局长曲孝丽向记者谈经验时,精辟地概括出了“四点四突破”。

  立足制高点在组织推动上求突破

  坚持把组织推动作为创建美丽社区的基础前提,顶层谋划、高位推进。在领导强力推动的基础上,制订美丽社区建设专项行动计划,明确到2016 年和2020 年2 个发展阶段目标,提出6项工程任务,细化6 大类、81 小项创建指标。市政府出台加强社区工作的十条意见,制定《关于依法厘清社区居委会职能提升为民服务效能的意见》,区县制定了百余项实施细则。同时立足提升美丽社区建设规范化水平,先后制定了旧楼区提升改造、物业管理、社区办公服务设施、社区工作站、基本公共服务、网格化服务、信息化平台、社区社会工作者岗位管理和评议、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等9类、300余项具体标准。

  把准切入点在破解难题上求突破

  坚持把破解难题作为创建美丽社区的首要环节,紧抓短板,攻坚克难。针对党员在社区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实施全时化管理。实行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向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开展党员带头维护社区环境、带头缴纳物业费、带头遵守居民公约、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带头参加志愿服务“ 五带头”活动,实现单位和社区对党员的全时全域双重管理,全市14.3万名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15.3万个服务岗位和服务项目,完成1.7 万项菜单式服务,结成助老志愿服务2.2 万对,组建6250 支党员服务队,开展了4500 余项主题活动。

  针对老旧社区设施功能薄弱的问题,实施高质化提升。市委、市政府将旧楼区提升改造纳入全市20 项民心工程,累计提升改造1340 个旧楼区、6100 多万平方米,310 万名居民受益。今年,该市又启动了中心城区散片旧楼区提升改造,计划改造852 个小区。同时实施了绿荫停车位改造工程,通过绿地改绿树,美化社区环境,有效解决了小区停车难问题,为旧城区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创出了一条新路。

  针对物业管理矛盾日益凸显的问题,实施长效化管理。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社区物业管理办法》《社区物业管理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物业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社区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民政部门履行主体责任、国土房管部门行业指导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推行三类物业管理模式,在商品房社区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行专业化物业服务模式,通过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经营行为、实施星级评定,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提升服务品质;在旧楼区和产权单位管理社区,按照政府资助、公益性组织承接的思路,推行准物业管理模式,明确基本物业服务事项,确保社区卫生有人做、社区环境有人管;在没有引入专业物业服务的小区,立足强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行“党支部、居委会、楼门长、服务队”的物业管理自治服务模式,创造性地将物业管理融入居民自治管理。两年来,以清洁社区行动为载体,完成了全市物业管理盲点覆盖任务。

  针对社区建设水平不一的问题,实施系统化帮扶。市委、市政府集中组织市和区县机关企事业单位1000 名干部组成服务组,一对一深入500 个社区,开展为期四年的结对帮扶活动。对基础设施薄弱的,筹钱筹物提升功能;对存在管理问题的,帮助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对群众参与不充分的,帮助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完善协商民主模式,增强社区凝聚力;对示范小城镇新型社区,立足村改居的实际,优化基层公共服务配置,开展新市民教育,提升自治素养,推动村民向市民转变。通过帮扶,500个联系社区中137个已荣获美丽社区称号。

  紧抓根本点在服务效能上求突破

  天津坚持把让居民得实惠作为美丽社区建设的本质要求,创新方式,激活方法,切实提升惠民服务效能。在组织培育上,推行“1+N+X”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以社育社”“以社治社”,全市1.5万余个社区社会组织广泛活跃于社区、服务于居民。在队伍壮大上,充分发挥社区志愿服务发祥地优势,将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纳入社区社工岗位职责,建立社工引领义工服务机制,组织居民根据地缘、志缘、趣缘、情缘组成志愿服务团队,先后总结推广“1+1 帮1”、义工联合服务、菜单式服务等志愿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志愿服务团队共有6295个、志愿者近200万人。在机制建设上,制定政府延伸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设立每年每户12 元的社区公益事项补贴,采取公益创投方式,培育公益服务品牌。

  在发扬“小巷总理”走家串户的传统服务优势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创新服务手段,制定《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规范》,开发社区信息查询云、社区治理云、社区服务云,开展“一键式”应急服务、“一口式”集中服务,在河北区试点掌上APP流动办公,将服务直接送到居民家中,畅通了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针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等的个性需求,明确政府救助包保低保特困、慈善组织扶助边缘群体的服务重点,建立“四位一体”救助模式,有效捆绑社区内各类救助资源,全市各类慈善组织年募集资金超3 亿元,有效充实了社会救助资源。

  强化支撑点在夯实基础上求突破

  坚持把打牢基础作为美丽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多措并举,固本强基。建活民主机制,在拓展居民自治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将美丽社区创建中的大小事项纳入居民自治范畴,全面推行了“ 两评三会一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的基层民主机制。

  在提升达标、完善功能上下功夫,新建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严格落实部颁标准,老旧社区提出每年提高10%达标率的硬性任务,采取改扩补建、购买置换租借等多种方式实施提升改造,仅2014年全市就完成209 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达标建设,全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到每百户26 平方米。

  在推进职业化、专业化上下功夫,民政、人力社保、残联等多部门的社区工作者实施统一招录、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考评,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全市人才培训规划,建立地方职业资格标准,全面推行社区社会工作员评价制度,82%的45岁以下社区工作者取得天津市社区社会工作员证书,形成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员梯次衔接的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体系;实施生活待遇定岗分级,建立待遇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到今年10月份,社区工作者待遇标准将提高至月人均4200元。

  在加大资金投入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社区居委会基本办公经费达到每年每户40元。设立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个社区每年不少于10万元。近几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超10亿元,有力保障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