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困局如何破解?模式转型升级为正道
近期,国内一些地方出现奶农“倒奶”问题,在各类探讨“倒奶”问题成因和解决之道的文章中,也出现了不少“杂音”。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多位权威专家,探究在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背景下奶农的时代新角色,以及真正适合中国乳品消费市场且有利于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结构,以此还原事件的真相。
错误归因“乳企拒收”实乃缘木求鱼
将奶农“倒奶”现象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乳业的拒收,是对中国奶业市场的误读。分析此次“倒奶”现象的成因,客观地看,这是中国乳业在升级过程中经历的阶段,凸显了国内奶牛养殖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目前,国家在加大力气推动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散养户仍占有一定的比重。散养户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和理念,对奶牛疫病防治不力和生鲜乳质量把控不严,生产出的原料奶常常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乳业专家表示,“规模化、集约化是奶业养殖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着原料奶的品质以及养殖户的市场竞争力。
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伊利在加快发展自有奶源的同时积极带动奶农从散养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植。
比较巴氏奶和常温奶优劣是伪命题
在目前对“倒奶”问题的讨论中,有这样一种论调:营养成分不如巴氏奶的常温奶由于易运输占据了国内主流市场,而以生鲜乳为原料的巴氏奶由于国内奶农生产成本高,才被市场淘汰,导致了倒奶事件的发生。此种论调是不符合科学常识和事实真相的。
从食品安全性来说,常温奶反而比巴氏奶更有优势。因为巴氏奶对冷链保鲜有着极高要求,一旦冷链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牛奶变质,使得食品安全性处于不稳定状态。但常温奶在运输上没有冷链要求,食品安全性更为稳定。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利国表示,一个国家到底选择哪种产品品类作为主流消费品种,是由其国情决定的。牛奶主产区位于北方,而大量消费市场在南方,通过将常温奶进行“北奶南运”,才能解决全民饮奶问题。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奶源的转型升级问题,不利用市场正常的新陈代谢实现奶源整体品质的提升,反而试图通过大力发展巴氏奶来缓解奶农“倒奶”现象,或者毫无根据地编造、责难大型乳企合理的拒收,这种保护落后生产方式的做法将会导致缘木求鱼的结果,只会为中国乳业的转型发展“开倒车”,影响中国民族乳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