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新”意足 唱响“三秦变奏曲”——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展望“追赶超越”新图景

22.01.2021  16:14

  新华社西安1月22日电 题:勇立潮头“”意足 唱响“三秦变奏曲”——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展望“追赶超越”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孙波、储国强、陈晨

  “十四五”开局之年,三秦大地新潮涌动。作为科教大省、人才大省,陕西如何勇立潮头、充分发挥好自身创新资源优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如何依托“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向西开放前沿等有利条件,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记者专访了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

   新答卷:收官之年成绩亮眼

  记者: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陕西在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刘国中:陕西经历了极不平凡的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4月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们提出“五项要求”,擘画了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宏伟蓝图。全省上下备受鼓舞,迸发出极大的发展热情。

  2020年,陕西有效控制住疫情,及时实现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回望“十三五”,陕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去年生产总值预计达2.6万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6.5%和11.1%。56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年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民生保障网兜得更牢。

   新名片: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

  记者:作为科教大省,陕西将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刘国中:创新驱动是陕西追赶超越的最大动力和最大潜能。我们有100多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在百万人以上,两院院士66名。在人工智能、空天科技、增材制造、生物育种等领域,陕西形成了很不错的基础,有的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力。去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500亿元,科技创新已是陕西的新名片。

  我们将突出机制、人才两个关键,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下更大气力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

  一是抓“卡脖子”技术攻关。重点围绕优势学科,建设陕西实验室并争创国家实验室,推进分子医学转化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陕西发展需求,落实好“揭榜挂帅”制度,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二是抓机制创新。依托西安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等创新平台,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近,我们推行“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做法,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发展单位会员134家,全程参与244项科技成果项目,引领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

  三是抓企业主体。近两年陕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年增长40%左右,科创板企业上市数量位居西部首位,下一步要持续发力,加快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成长性好、创新潜能大的科研团队加大扶持,催生一批创新型企业。

  四是抓人才激励。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让科研人员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打通科技人才成为企业家的通道,积极帮助创新人才成长为创新型企业家。

   新高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记者:开放不足是陕西的短板。陕西将如何找准定位,更好构建新发展格局?

  刘国中:陕西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向西开放前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统筹推进面向国内、国外的开放和省内开放,尽快补齐短板。

  首先是形成区域一体、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区域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协同创新,更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把高新技术产业做优做强,努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其次是以面向国内开放主动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循环构建。围绕“堵点”“难点”精准施策,畅通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渠道,推动各项支持措施直达基层及市场主体,向全国开放省内市场。以“一件事一次办”等为抓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再次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2020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720列,是上年的1.7倍,开行质量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实现逆势增长。这启示我们,要更好发挥陕西的区位优势,做好通道和平台建设,更好融入国际循环。

  具体而言,包括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推进西安“一带一路”综合改革试验区、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等,千方百计加强生产要素的国际吸引力。

   新风景:创造更多生态福祉

  记者: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全国大局。在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方面,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刘国中:在秦岭违建别墅问题上,陕西是有大教训的。我们痛定思痛,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下气力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为全国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创造更多生态福祉。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落实好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全面完成核心、重点、一般保护区勘界立标,抓好生态保护修复,严格产业准入,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巩固毛乌素沙漠治理成果,提高黄河西岸绿色廊道建设水平。强化污染防治,确保黄河出陕断面水质持续改善。

  强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监管,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同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新生活:让三秦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陕西的着力点在哪里?

  刘国中: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高品质生活”课题,为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要求。未来五年,我们要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公共服务,让三秦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群众腰包更鼓。收入上不去,高品质生活就高不起来。坚持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最主要是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带动更多高质量就业。围绕脱贫攻坚中已经培育出的农业特色产业继续做文章,让“小木耳、大产业”等多起来、强起来,衔接好乡村振兴。

  让公共服务更优。今年,我们将推进政策性租赁住房建设,重点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开展老年人照料中心建设和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等等,扎扎实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

  让治理水平更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抓好安全生产,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当前,还要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确保疫情不扩散、不反弹。

编辑:张楠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