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泓: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23岁那年大学毕业后的姜泓,为了她热爱的事业留到了延安-这块红色的土地。一直从事着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工作第一线。对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儿都视为己出,认真细致地检查诊疗,全心全意救治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凭着一颗对医疗事业执着追求的心,对孩子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将自己的青春和爱心奉献给了祖国的下一代及她所珍爱的儿科医疗事业。
2012年12月的一天,刘先生的妻子在延大附院产下了三胞胎。因为早产,婴儿肺部发育尚不成熟,加之产妇年龄偏大、多年未孕等因素,孩子们出生体重都很小,很快便相继出现了呻吟、吐沫、呼吸困难等症状。在这危急关头,姜泓带领全科迅速组成三个抢救小组,不分昼夜,连续奋战48小时,呼吸支持、PS替代疗法、PICC综合支持对症处理,积极抢救,两天后,三个孩子呼吸平稳,顺利脱机。经过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孩子们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喂养”、“黄疸”、“感染”等问题也顺利解决,体重朝着正常的目标发展。现在,三个宝宝已经两岁半了。
这样的事对于医者来讲是家常便饭。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科室有事,随叫随到。有时候为了抢救患儿,连饭都顾不上吃,常常在办公室凑合着休息一下,第二天连续工作。不论多疲倦,每天下班前都会详细查看每一位患儿的情况,并嘱咐医护人员随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25年中,不知在医院度过多少个夜晚,迎来多少个黎明。救治的患儿不计其数,家长们也口口相传,县区和外地的很多患儿家属也带着自己的宝宝慕名前来找这位姜大夫,单位社会也给了姜泓很多荣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良好的自我修养来自于不断进取,良好的技术水平来自于日益积累,优秀的工作成绩来自于不懈努力。作为儿科大夫,不仅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习是一个人终身的任务、终身的职责、终身的事业。多年来,姜泓先后到第四军医大学、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复旦儿科医院进修和学习。2014年3月,医院推荐她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观摩学习一个月。平日里,她也在不断学习和掌握儿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态,随时把学习到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上,加以总结,加以完善。通过努力,在儿科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研究的科研项目填补了陕北区域儿科基础研究领域及新生儿专业多项空白。获得省科技成果及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成果及科技进步奖3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目前承担省科技项目、市科技项目各一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CD4篇,核心期刊11篇,SCI一篇。
2012年4月,对姜泓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院领导委派她筹建新生儿科。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对她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科初期三个月,她几乎把家搬到了科室,寸步不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呵护每一个新生患儿的健康。科室成立两年多,共抢救危重患儿1000人次,其中气管插管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129例,使用呼吸机抢救96例,使用双水平CPAP无创辅助通气260例,开展新业务27项,使以往延安市病死率极高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循环衰竭、肺出血、超级低出生体重儿等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使延大附院新生儿危重症抢救措施及抢救水平达到省级先进标准。
脱下白大褂,姜泓也和其他女人一样,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也渴望与家人在一起,享受温暖的家庭生活。但提起家人,姜泓很愧疚。工作忙了,家都忘了。没时间照顾儿子,没时间忙家务、更谈不上伺候老人了。在有限的业余时间里,几乎没有娱乐、没有休闲,甚至连和家人坐下来吃顿团圆饭都不敢奢求。医生这个职业很特殊,特别是作为儿科医生面对着还来不及享受新生命就陷入病患痛苦的群体,更让她心疼。所以,为患儿付出,她无怨无悔。她常想,在她有限工作历程和生命的岁月里,依然会恪尽职守、矢志奉献,关爱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用实际行动彰显巾帼之美,奉献巾帼之力,托起这些小太阳,为新生儿健康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