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上好学校不再难 幸福感噌噌往上升

11.09.2020  09:21

  更好的教育、更美好的生活,这不是一个响亮的号令,而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对市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西安市委、市政府直面西安教育的沉疴顽疾,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2019年9月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的要求,精准施策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凝心聚力建设教育强市,圆满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首年的各项任务。

  三年行动初战告捷,起步良好。广大学生家长对家门口的公办学校满意度、认可度大幅提升,“娃上好学校不再难,幸福感噌往上升。

  

   【关键词】 增学位

  【亮点】这一年,是西安教育经费投入最大、新增学校学位最多的一年

  “听说你家门口新建了一个高大上的公办小学,就在你家学区里,这下娃上学的事你再也不用操心了。”“是呀,你家门口的学校也不错呀,把娃上学的大事解决了,幸福感噌噌往上升。

  类似这样的对话,最近频频出现在西安市民之间。随着今年秋季195所新建、改扩建学校建成投用,在西安很多地方,学校都成了区域里最漂亮的建筑,成了家长们议论纷纷的话题,也成了家长微信朋友圈里常常刷屏的热点。

  “学校建设得真快,真好!不愧是一号民生工程!”秋季开学前,高新区第三十一小学学生家长参观了家门口这所新建公办小学,家长们连连感慨,“这学校环境太好了,咱的娃真幸福呀!

  记者看到,教室里十分宽敞,从宽大的窗户里投进明媚的阳光。室内温度宜人,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成为标准配置。储物柜既好看又实用,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立柜门的小储物柜,可以放置书本和学习用具。每间教室还有一个独立的卫生区域,孩子们可以在里面洗手,也可在打扫卫生时使用,十分方便。

  记者发现,尽管是新建成投用的学校,但教学楼和教室里却没有任何异味。据介绍,今年秋季,高新区建成投用50所新建学校,建设中高度重视绿色环保,新建学校的所有地材、墙材、墙饰、管材、漆料及照明设施等均采用环保建筑材料,做到了节能降耗无污染,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施工原材料进行检测检验,确保为广大学生营造安全绿色的学习生活环境。

  “交付前,我们已会同专业机构对所有新建学校室内外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已全部达到使用标准。”高新区交通和住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西安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年计划新增学位目标总量的一半。其中,高新区三年50所建设任务一年完成;长安区40所建设任务已经过半。位于城六区、开发区等学位高需求区域的有113所,占总量的78%。这一批新学校的投用,迅速扩大了区域优质资源,优化了布局结构,化解了一些突出问题,如曲江新区、经开区等,都通过新建学校,解决了多年来学位供需不平衡的历史问题。

  建好了“最漂亮”“最安全”的学校,优质的师资力量成了家长们最关注的对象。记者了解到,除了为新建学校大力招聘好老师外,许多新建学校被纳入“名校+”工程,从一诞生就带上了“名校+”基因,与“名校+”共享办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迅速增长,教育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得到显著缓解。

   【关键词】 强师资

  【亮点】这一年,是西安教师招录培训规模、工资待遇提升力度最大的一年

  今年,全市按需招聘公办教师7833名,是过去3年的总和。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彭钰,在今年西安大规模的教师招录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目前就职于曲江第五小学,这是一所新建学校,当我第一次踏进校门时就被深深震撼了,太美了,硬件设施甚至超越了我家乡的高中。”彭钰说,单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西安市委、市政府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那一刻,她在心里为西安教育点了个大大的赞。

  入职前,彭钰接受了严格的培训,对未来的工作她充满了期待。她说,当老师是自己儿时的梦想,如今梦想已经成真,她一定会认真细致地上好每一堂课,用心教导、用爱培育每一届学生,为西安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强教先强师。为大力提升公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今年暑假期间,市教育局开展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暑期大培训”活动,涵盖全市新招录教师规范化培训、在职专任教师学科培训和校园长培训,依托西安市教育电视台优质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线上培训。各区县、开发区组织线下培训项目。

  各类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训,全年不间断地展开,培训校(园)长、教师(包括新任教师)37.6万人次,实现了应培尽培。

  “能够走上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是我最大的快乐。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我还比较缺乏实践教学经验,此次暑期培训让我有了很大提升,每一次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一次聆听不同类型的讲座,我都能感受到思想碰撞的火花。”我市新入职教师柴江维说。

  为提升教育工作者待遇,西安设立市、区县两级校长教师专项奖励资金。每年召开全市校长大会,表彰奖励先进。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单列班主任津贴。落实区县责任督学补贴政策。提高乡村教师特别是沿秦岭北麓区县教师生活补助及交流轮岗教师交通生活补助标准,并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市区共落实资金7.05亿元,提高教师绩效增量。

   【关键词】 提质量

  【亮点】这一年,是西安“三名+”工程推进最快的一年,也是公办教育质量提升幅度最大的一年

  “过去每年的招生季,我们即使跑到社区去宣传,学生都不愿来;现在不但学区内的学生争着来,就连一些外地家长都慕名想送孩子来上学。

  “以前我们讲课只敢讲基础题,不敢拔高,因为一讲难题,学生们就一脸茫然;现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大为提高,经常有学生与我探讨难题,有时候他们的解题思路比我的还简便新颖,作为老师,不努力提升自己都不行”……

  这是西安市第十二中学教师的感慨。在对该校进行硬件改造提升的同时,碑林区全面实施“名校+”工程,十二中正式成为西安铁一中教育集团核心成员校。

  铁一中派出管理层干部和骨干教师扎根十二中,带来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两校开设联办班,课程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前辅导等教学行为,均与铁一中同步进行。

  从铁一中来到十二中交流任教的语文教师杨颖说,刚到十二中时,她发现十二中的学生跟铁一中的学生差距还是挺大的,主要表现为基础较为薄弱、听课习惯和学习态度不是太好。她能感觉到,孩子们对她的期望值很高,也很信服她。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她的带领和教导下,在“名校+”工程带来的利好条件下,孩子们有了很大进步,对学习有了目标和规划,统考成绩渐渐持平于铁一中中流成绩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阳光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1005个(今年新组建406个),覆盖学生107万人;市级组建的100个“名师+”研修共同体共吸纳成员1857人;全市首批60个“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共吸纳成员364名。

  通过“三名+”的叠加放大效应,快速提升了九十中、九十三中、四十二中等一大批学校的办学水平,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西安教育创新“名片”。

  据了解,市级下达项目资金14.2亿元,对遴选出的全市202所(含城区33所公办初中)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全面提升,区县、开发区同步做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全覆盖,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在学前教育方面,全市普惠园覆盖率目前达到94%。4个月集中发力,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301所,公办幼儿学位9.08万个。公办园占比由37.52%提升到52.2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28.23%提升到50.36%,家门口新增的质优价廉的公办园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

  公办学校质量大幅提升,让民办学校“择校热”明显降温。今年是西安义务段招生人数最多、入学最平稳的一年,共招生26.85万人,较去年增加9128人。民办初中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了25163人,降幅43.4%,6所最热点民办初中比上年报名人数减少了10465人,平均录取比例由2019年的35.4%提升到47.39%。

   【关键词】暖民心

  【亮点】这一年,是西安教育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教育满意度最高的一年

  “西安的教育越来越暖心了,短短一年时间,就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西安市民齐菊航说。

  许多市民都说,这一年,是西安教育服务最暖民心的一年。记者了解到,我市投入5200万元,改造提升全市413所学校7902间教室的照明光源,做好学生近视防控。在全国率先将中小学课后服务延长至19时,1114所中小学33.18万学生参与其中,减轻家长负担,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疫情期间,线上推出名师直播精品课3376节,累计浏览4.19亿人次,保障全市“停课不停学”,教育部还将我市网课推荐给了武汉市。市委、市政府斥资6824万元,为全市学生配发3250万只口罩,广大家长学生和教职工深切感受到了关怀温暖。

  西安教育改革力度巨大,厘清了5个开发区与7个行政区的教育管理权责,开发区平稳接收行政区学校264所,学生12.7万人,形成了开发区教育“责任唯一,一元管理”新格局。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管办评”改革,先后出台了教师区管校聘、校长职级制、编制周转池、编制备案制等系列政策。稳妥实施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对报名人数超过计划的民办小学、初中统一实行了电脑随机派位。

  “西安的教育满意度越来越高了!”据悉,在全市上半年“十项重点工作”成效考核中,“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教育强市”位列第二。上半年“两代表一委员”及社会教育满意度比去年提高了12.8%,在7个领域增幅位列第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显示,西安“公共教育”在全市12个行业领域排名第四。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燕 康乔娜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