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里”故事:以孝老爱亲文化为抓手 增强群众幸福感

13.09.2020  10:13

  8月9日下午,在宝鸡市渭滨区金陵街道新华巷4号院内,78岁的李喜梅在院内巡查。天有点儿闷热,几个老人正在阴凉处打牌,见她过来,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4号院是建于1994年的老旧小区,很长一段时间,4号院是无物业、无业委会、无单位管理的“三无”小区。李喜梅告诉记者:“这里曾经卫生环境差,住户关系冷漠,见面也不打招呼,为停车经常吵架。

  2019年,金陵街道根据渭滨区“党建+居民自治”的工作要求,提出打造“红色小院”居民自治品牌。4号院作为首批试点,以孝老爱亲文化为抓手,创建红色小院“孝亲”小区。

  今年3月,金陵街道党工委把“红色小院”的牌子挂在4号院门口,住户们高兴地说:这是党和政府给咱4号院最好的礼物!

   孝亲里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人口向城市转移,社区治理原有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已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如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大课题。

  渭滨区是宝鸡市的主城区,城市人口占比80%以上,城市党员占比78%以上。渭滨区现有居民小区414个,其中老旧小区145个。近年来,渭滨区探索实施“党建+微治理”,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政府支持、多元协同、居民自治”的城市基层治理破题之路。

  近年来,渭滨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整合力量,着力构筑以城市社区党组织为中心,社区、辖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六位一体”推进,城市党员队伍、党建工作责任、党建活动、服务群众等融合发展的“一心六体四融合”城市党建综合体。

  渭滨区委组织部一位干部介绍:“城市社区在成立业委会(自管小组)时同步成立院落党组织,推行业委会与党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和成员交叉任职,为城市基层治理选好‘掌舵人’。

  据了解,4号院在成立党组织前,大家观望的多、参与的少,口头支持的多、实际行动的少。后来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小区多次召开恳谈会,以“党建+居民自治”为切入点,成立了以“居民党小组+居民自治小组+居民监督小组”三位一体的院委会,推选一名老党员为院长,全面负责小区自治工作。

  李喜梅当选4号院的院长,并兼任居民党小组组长。4号院只有1栋楼,住着77户144人。李喜梅在此居住多年,熟知院内的每一个人。“因为小区有60岁以上老人28人,最大的年龄91岁,故名‘孝亲里’”。

  在李喜梅的带领下,脏乱差的院子逐渐变得整洁了。“孝亲里”小区成立了3支志愿者队伍,小区门禁有人管理,公共卫生也有人打扫了。“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李喜梅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越来越美,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

   一米田园

  在4号院内,有一排木制花坛,里面种满了各种绿植,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醒目,这里被居民们称为“一米田园”。

  李喜梅说,以前院内杂草丛生,居民随意开荒,没有规划,不仅占用了公共空间,而且显得杂乱无章。实施“党建+居民自治”后,我们定制了十几个大木箱,长宽各一米,取名“一米田园”。居民自愿认领种植,腾出来的空地统一规划成草坪或休憩广场。

  “一米田园”推出后,居民认领踊跃。大家下楼浇水除草次数多了,彼此也渐渐熟悉起来,邻里关系日益融洽。

  据新华巷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满玲介绍,4号院原来是“水泥”路面,一下雨,院子里不是“”就是“”。从2017年3月开始,由渭滨区住建局投资进行基础设施改造,硬化了4号院路面。据了解,近3年来,渭滨区共投资130亿元,实施旧城改造项目2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0个,城市建成区拆除违章建筑15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化69万平方米。

  4号院目前有15个停车位,这是填了部分菜地修建而成的,目前每车收取停车费30元/月,居民每户收取互助基金10元/月,这是“孝亲里”正常运转的主要收入来源。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在居民监督小组的监督下进行。

  “你把部分菜地填了,这样做居民同意吗?

  李喜梅说,涉及公共事务,4号院实施“三议两公开”的工作机制,即业主居民提议、自治小组审议、小院民主决议,同时公开方案、公开结果。

  “党建+居民自治”的优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张满玲说,新华巷社区所辖总户数3251户,辖区共有居民楼45栋,其中老旧小区40栋,物业公司仅有5家。如果没有“党建+居民自治”,仅凭社区现有的在岗人员,很难完成防控任务。

   红色物业

  当4号院正在积极推进“党建+居民自治”时,7公里外的姜谭路街道植物园社区,也积极探索“党建+物业”的“红色物业”社区治理模式。

  和4号院不同,植物园社区成立时间较晚,各小区都有物业公司管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会茸介绍,“党建+物业”的“红色物业”社区治理模式,就是要突出党建引领,真正把党的工作做到每个小区,做到居民身边。

  李会茸说,“红色物业”服务项目解决大多数居民的需求,使居民有场地活动、有场地议事,形成“小区事务共议、小区事务共商、小区事务共解”的居民自治格局,真正将物业服务理念与服务能力及居民实际需求对接,使服务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精致化。

  通过挖掘“红色基因”夯实根基、打造“红色队伍”奠定基石、发扬“红色传承”突出服务特色,植物园社区不断激发治理活力。社区目前有水电抢修“飞鹰”服务队、阳光绿化“春风”服务队、排忧解难“家里人”服务队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居民的所需所求所盼,为居民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

  李金来是植物园社区西城印象小区的物业经理,他最大的感触是,“红色物业”使居民与物业从相互质疑变成相互信任,小区治理从单方参与变成多方联动,引领带动促进物业、党小组、居民自治小组等有机融合,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变“闹心院”为“舒心院”。

  渭滨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张湛林说,通过“党建+微治理”模式,可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切实把区域内资源整合起来,把党员发动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打赢城市基层治理的总体战。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