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习近平和陕北的故事
新华网 潘子荻
【学习进行时】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对陕北,习近平有着特殊的感情。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讲述习近平与陕北的故事。
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先后考察了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杨家沟革命旧址,了解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赓续红色血脉等情况。
对陕北,习近平始终有着特殊的感情。
黄土情,源自难忘岁月
梁家河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5公里处的大山沟里。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大队插队,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岁月。
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土地的生活虽然异常艰苦,但锤炼了习近平的意志和品格,增长了他的见识和本领。
在梁家河24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同乡亲们打成一片,沉淀出深厚的情谊。
习近平在给梁家河乡亲们的信中曾深情地写道:我始终不曾忘记在梁家河度过的难忘的7年,始终不曾忘记那片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土地和朝夕相处的乡亲们。
2015年2月,习近平再次踏上这片牵之念之的热土。“盈儿,你可老了”“随娃儿,还记得吧,那时你达来这里给我们做饭”……习近平一眼就认出不少当年在一起共同劳动、生活的乡亲,他亲切地叫着他们的名字,问候他们的家人,同乡亲们忆往事、话家常。
“当年乡亲们教我生活、教我干活,使我受益匪浅。”习近平动情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离开陕北后,习近平始终牵挂着这里的乡亲们。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他专程回到梁家河挨家挨户看望,为贫穷老人带去了慰问金,给孩子们带去了新书包、文具和用来提醒上学时间的闹钟。担任福建省领导时,他还把身患重病的农民朋友接到福建治病,自己掏钱支付全部费用。
浓浓的“黄土情结”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习近平心中。他在一篇文章中说: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赤子情,深蕴精神力量
2015年2月,习近平来到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考察了革命旧址——当年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区游击队在山崖上利用天然洞穴修建的薛家寨。习近平热情称颂,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位于延安杨家岭的党的七大会址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2015年2月,习近平来这里参观时感慨地说:“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他说,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0年4月,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期间再次强调,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老区情,饱含殷切关怀
习近平曾说,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
习近平始终牵挂父老乡亲的安危冷暖,对陕北的发展寄予厚望。
2015年2月考察时,习近平专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研究如何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座谈会上,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
这次座谈会安排在延安召开,请来参加会议的都是革命老区的市县委书记,座谈会一直开到将近晚上8点,持续了近3个小时。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关心,不言而喻。
2015年考察期间,习近平还走进延安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关切询问教师待遇如何、孩子们营养午餐落实得怎么样。他强调,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情之切,行之笃。点点滴滴,浸润关爱。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