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亮百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20.05.2021  17:56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历史性贡献。

  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深刻阐释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亮百年系列,与您一起深刻领会。

  

  

  

  【释义】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阐述了入仕为官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意思是说,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去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读书学习。荀子的这一观点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弟子子夏就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习近平总书记将“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中的“如学”化用为“为学”。关于“”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从随也”,故荀子原义是当官不负平生所学。将“”字改为“”字,着重强调领导干部的再学习。总书记从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高度出发,指出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从而赋予了原典新的时代内容和要求,可谓一字妙改见匠心。

  【解读】

  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一个新论断: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的一条重要经验总结,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个重要秘密所在。

  学习,不断地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纵览中国共产党党史,党的学习与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一直同向、同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把它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党的成长壮大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用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在一些关键时期,党的学习对革命、建设和改革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成功的学习型组织,党因学习而发起、发展、成功,并不断自我超越。

  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严峻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有鉴于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并把增强学习本领放在全面增强八个方面执政本领要求的首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中央政治局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带头坚持集体学习,使以学强党、以学资政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2012年11月17日至2017年9月29日,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先后进行了43次集体学习;2017年10月27日以来,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已进行了29次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坚持观大势与谋大事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登高望远与狠抓落实相结合,认识规律、把握现实、引领未来,为不断提高全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作出了表率,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