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采取十项措施加快向应用型高校转变

01.03.2016  13:20
            2016年2月24日至25日,西安翻译学院召开“建设一流院校、一流专业,推进转型发展研讨会”,进一步明确将通过十项措施加快推进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切实落实高尚教育理念。 坚定不移实行该院率先提出的“高尚教育”办学理念,落实到管理、教育教学与服务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始终坚持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创新学生管理机制和全员育人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管理干部和辅导员队伍的学历水平、管理与育人水平。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一流品格、一流素质、一流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是深化教学改革,落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紧紧围绕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外语优势,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抓手,邀请业界人士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不断深化“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技能”和“专业+外语+创新创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原有过程考试改革的基础上,每个专业拿出一门专业课程作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三是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建设。 瞄准“一带一路”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注重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建设,加强卓越人才培养专业试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性特色专业和转型试点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流学科专业,以此推动一流学院建设。在教学质量、高层次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引进等方面加大力度,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             四是夯实主体责任,落实 “一主体双引擎”转型发展实施办法。 全面落实《西安翻译学院关于“一主体双引擎”转型发展的实施办法》。根据院系(部)、教师、学生三个层次的主体发展目标,逐一落实任务。科学制定考核细则,严格按照目标要求进行考核,扎扎实实推进转型发展。             五是强化外语教学效果,提升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 充分认识以文为主,以外语为特色的院情。继续坚持通过万人晨读、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大学英语课时等多种举措,不断强化学生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方面有新的提升。             六是加快智慧校园与信息化教学改革步伐。 进一步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利用好已投入的基础设施,更好的与教学融合,搭建包括“课程中心”在内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引进优质课程资源。以物联化、集成化、智能化为主要技术路径,以服务创新为导向,将智能导入校园各个系统、过程和基础设施中,将信息化深植于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促进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全面演变。             七是加强开放办学和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坚持开放办学,把开放、交流、合作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学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推手,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在进一步深化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合作的基础上,充分依托丝绸之路建设、西洽会等教育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利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资源,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强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考虑在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增加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八是强化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培养、引进、借智、稳定”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双师双能”“双专业”“双语”师资队伍建设。落实《西安翻译学院“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全面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学科专业带头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聘请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努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忠于职守,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九是完善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落实与阿里巴巴集团、万正远洋国际邮轮等单位的合作,全面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挖掘校内资源,积极搭建校内学科竞赛平台,推进专业核心实践技能竞赛,力争形成“一个专业一项赛事”的局面。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建立创新创业实验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机密结合。             十是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好、建设好校园环境。 充分利用学院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优势,加大人力、物力及经费投入,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和环境建设。以学院发起成立的陕西终南学社为载体,强化终南文化研究,办好终南文化研究学刊,争取将终南学社打造成陕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全面提升学院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能力。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