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三秦大地绿水青山

02.12.2016  18:07

   “有条件要治,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治。”面对西安西郊热电厂的严重污染,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任省长时这样要求。这是一个承担着1020万平方米的采暖供热任务且事关民生的企业,建设较早,设施陈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一度占到全市总量的25%,既是全国省会城市唯一没有进行脱硫脱硝改造的热电企业,又是列入国家减排必须限期整改的重点对象。为治理这一顽疾,娄勤俭多次现场调研,并主持研究解决方案,最终促使企业连续完成3台电站锅炉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和4台燃气供热锅炉建设,从根本上甩掉污染企业帽子,而且达到排放限值的标准。

  窥一斑而见全貌。西郊热电厂的治污过程,彰显的是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推进生态环保建设的坚定决心、认真态度和务实作风。

  顶层设计:环保“紧箍咒”越念越紧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陕西一定要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当务之急,把实现青山绿水作为基本追求,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责任,全省上下不断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突破提升。到2020年,力求补齐环境短板,实现全面够格进入小康社会和“美丽陕西”建设目标。

  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此,省委、省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战略决策、行动方案和制度设计,环境保护的“紧箍咒”越念越紧。

  2014年,被称为陕西官场“大考”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做了重要调整,大幅增加生态环保指标权重,不断创新督查考核和评价办法。其中,美丽陕西中的生态环保指标,分值由原来的12分增加到25分,雾霾治理指标由原来的3分调整为8分。考核由年终一次进行改为平时经常督查、半年评估研判、年终综合评价。

  省委、省政府出台《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明确提出,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环保监管由督企向督政督企并重转变。

  《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政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承担相应责任。明确指出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严格追究责任,并把生态环保的履职尽责情况与班子考核、干部任用和目标考核密切挂钩。

  省委书记娄勤俭经常强调坚决不要污染的GDP,省长胡和平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强力实施目标责任考核、环保督察巡查等制度,切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齐抓共管的格局。

      系统治理:绿水青山成致富“金名片”

  向污水宣战,渭河变清渐成现实。在渭河污染的治理上,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一次次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周密的部署,擂响了治渭工作的战鼓,成为治理渭河、深化清洁的关键起点。

  前不久,省委常委会听取全省环保工作汇报并研究当前重点工作,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渭河治理要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的同时,进一步采取恢复湿地、恢复地下水等自然的方式推动水质改善。有条件的地方,应把污水处理厂和湿地建设结合起来,将污水处理厂与中水利用、湿地公园统一规划建设,只有这样系统施策、统筹治理,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此,全省把渭河治理与城市水系建设相结合,把水资源利用能力与治污设施建设、生态湿地建设、截污管网建设相结合,使渭河干流和重点支流水质改善明显。目前从宝鸡到渭南,建起一批依托渭河湿地公园、河滨公园、渭河河畔,这些湿地不仅恢复了渭河的生态系统,而且成为沿岸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

  随着各项环保措施的强力推进,我省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连年超额完成,其中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提前2年以上完成国家目标;渭河消灭黑臭,并提前一年提高一级标准完成国家考核任务;汉丹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陕北在保障国家能源开发建设的前提下,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扎实推进,整治村庄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约560万人受益。

  如今,绿水青山,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三秦百姓致富的“金名片”。“现在政府建起了污水净化、垃圾填埋场和收集站,环境好多了。环境一好,来游玩的人也多了,腰包也鼓了。”大荔县朝邑镇紫阳村村民段振华感慨地说。

      绿色发展:“腾笼换鸟”结构日益优化

  科学、生态、绿色的发展,具体路径就是推进系统集约发展,也就是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产业水平的更快提升,真正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转型发展,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为此,全省各地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契机,加快了“僵尸企业”的淘汰和落后、过剩产能的淘汰步伐。从2014年起在关中地区下功夫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使火电企业生产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不少地方还关闭了一批“十五小”污染企业。同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列入超低排放改造计划的20台942万千瓦火电机组,已完成11台504万千瓦。合计拆除燃煤锅炉733台,1477蒸吨,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燃煤消费量削减193万吨。

  在深入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的同时,陕西通过“腾笼换鸟”,大力发展绿色循环载能工业,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项目建设亮点纷呈。

  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在各地检查工作和调研时经常强调,生态环境是最大优势之一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和发展必须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积极推动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污染治理,早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美好目标。本报记者 康传义 通讯员 冯永强 肖颖

 

 

 

(责任编辑: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