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综述
通讯员 胡亚斌 启动于四年前的陕南避灾扶贫搬迁,无论是规模还是内涵,与以往都有大不同。它不仅仅承载了“避灾、扶贫”功能,更多地还承载着“生态、环保、发展”等 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搬迁不仅仅是搬迁,而是统筹城乡发展总引擎,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全市以避灾扶贫搬迁统筹农村人口、资源、产业布局,将搬迁 规划与城镇规划、生态规划、发展规划相结合,围绕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建设,紧扣“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这个主题,促进人口有序搬迁、资源有效集中、生 态持续发展,加快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镜头一 : 新面貌
走进白河县裴家搬迁安置社区,漂亮整齐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道路,房前屋后青山环翠,卫生室、活动室、商店等生活设施齐全,这里不是城市却胜似城市,有着城市的生活条件,也有城里所没有的自然风光。裴坝社区只是全市以避灾扶贫搬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以 前 安康 的农村,人口多是零星式分布在大山深处,有些地方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扶持成本高难度大。2011年以来,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坚持“三个集中”,即 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提出了“进城入镇上楼、下山入川进社区、压点提质扩规模”的安置规划原则,坚持靠城、靠镇、靠园 区、靠旅游景区布点规划,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累计建设集中安置搬迁社区853个,搬迁群众9.7万户36.9万人,提高城镇化率7个百分点。搬迁安置房屋美观实用,安置社区路、水、电、讯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便民服务设施到位,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 现如今,一个个搬迁安置社区犹如一颗颗镶嵌在绿水青山中的明珠,成了乡村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镜头二: 新生活
对 于平利县长安镇高原村51岁的李玉坤来说,移民搬迁不仅让他的生活品质有了质的飞跃,也为他致富增收拓宽了门道。2011年8月,他们一家3口从大山上搬 到了高原社区后,不仅住上了140平方米的2层小楼,还在“老庄”建起了养蜂场,一年下来纯收入10多万元。在此之前,他住在深山里,进个城来回大半天时间就没了,背袋肥料上山一走就是几里路。“自从搬进了新社区,对面就是国道,10分钟就能进城,卫生室、警务室、金融服务站、便民超市、通讯代理点都在家门口,生产生活是越来越便捷了。”李玉坤由衷感叹道。
搬 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搬迁三步曲,为促进搬迁群众在安居的同时实现增收致富,市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搬迁家庭情况,制定出了《安康市避灾扶 贫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实施方案》,整合资源,因户扶持,多元发展,通过招商引资、能人创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办企业,建园区,发展特色产 业,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如汉滨区大河镇、平利县城关镇等围绕搬迁安置社区配建小微企业,带动群众就业;白河县仓上镇裴家村、紫阳县双安镇闹热 村、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汉阴县蒲溪镇五一村、镇坪县洪石镇五星村等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和避灾扶贫搬迁政策,引入民间资本兴业致富,形成 “产业进园区、居民进社区”模式。通过综合扶持,搬迁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过上了新生活。
镜头三: 新风尚
“以 前家庭生活垃圾就堆放在房前屋后,既不美观又不卫生,现在好了,社区门口就有垃圾箱,每天有人定时清理,既方便又卫生“。紫阳焕古镇大连搬迁安置社区群众 高兴地说到。正如群众所讲,人口集中了,生活圾垃怎么处理?为此,市上制定出台了《安康市避灾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管理办法》《安康市避灾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 区环境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搬迁安置社区规划建设之初,就将污水处理设施予以同步建设,既重“面子”更重“里子”,仅去年就投入污水处理专项资金1.5亿元,有效解决了人口聚集带来的环境压力。现在,搬迁群众原居住地因人口搬走人为破坏生态问题减少,新的居住地环保设施齐全,群众讲文明、重卫生的 新风尚逐渐形成,环保意识增强,人多了环境反而更好了。
在促进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同时,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生活一刻也没有放松。搬迁社 区会经常性开展“最美家庭”、 “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和各类文化活动,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尚。社区阅览室、图书室、体育健身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夜晚的社区,欢快的广场舞给社区平添了许 多幸福的气息和时代的活力,美丽的搬迁社区美丽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