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全民保汉江 护的不仅是“南水”更是母亲河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保护汉江既是责任和使命,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母亲河,是保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月9日上午,安康市市长徐启方在全国网络媒体“南水北调中线源头行”媒体见面会上掷地有声的说。安康,被李克强总理誉为秦巴山区的一颗明珠,这样一座在大巴山区的城市以快速的发展赢得了人们的关注。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作为重要水源涵养区的安康再一次赢得瞩目。
汉江不仅是“南水”更是母亲河
“安康缺乏都市的大气派,却有自己的小清新”徐启方说,安康的美在青山绿水,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941条,汉江自西向东流经7个县区,境内流长340公里,占汉江流长(1577公里)的21.6%。徐启方说,汉江给安康带来了开放,历史上的汉江是黄金水道,汉江航道为南北交通畅行奉献了两千多年,可以说安康的发展离不开汉江,安康市人民的生活离不开汉江。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以来,汉江又成了“南水”,而安康成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汉江安康段年出境流量262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来水总量的67.5%,产自安康市的径流有121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来水总量的30.6%。 “为了保护汉江,我们可以说是全市303万人民共同参与,不仅因为南水北调,更是因为汉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徐启方在回答西部网记者提问时说。
“壮士断腕”“自加压力”安康护水不容易
保护汉江,安康顶着巨大的压力,“随着通水,这种压力不是减轻而是加重。”徐启方说。为了保证汉江水质达标,近些年安康已经累计关停“两高”企业300余家、直接减少产值近300亿,而2014年安康完成的生产总值只有689亿元。不仅如此,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土面积仅有2.35万平方公里的安康,2.15万都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整个安康的在国家中的主要功能是生态。为了保护汉江,安康“壮士断腕”般的关停了产值近300亿的企业;为了保护汉江,安康“形格势禁”发展的“战战兢兢”;不仅如此,为了保护汉江,安康更是“东挪西凑”借钱搞“两厂”建设。作为临江而建的城市,安康如果管不好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汉江水质的保护就无从谈起。为此,安康近年来投资18.6亿元建成21个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厂,而2014年安康市财政总收入仅有65亿元。不仅如此,安康市还“自加压力”,徐启方表示,安康今年将建成南水北调汉江水质保护应急指挥中心。“安康的公路大多沿江而建,一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出意外掉到汉江怎么办,说实话现在安康并不具备快速处理的能力,所以我们今年将与省上协调,建成有交通、环保、水文等有关部门参与的应急指挥中心,切实做好保护工作。”
抓住机遇安康“腾笼换鸟”加快经济转型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群众的生活质量更好,不破坏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前提,更是让群众生活的更好的保证。汉江给安康带来了条件,同时也个安康带来了机遇。徐启方说,安康能拥有这样一条优质的汉江,应该说是太幸运了,这种幸运就来自安康对汉江水质的严格要求,更是来自安康一直所作的努力。石泉县杨柳水保示范园,作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汉江水质的重要举措,在石泉县环保局工作人员胡昌德的眼中,这就是小流域综合治理。而在杨柳社区的社区主任朱嗣刚眼里更看重的是示范园将要带来的实惠。
杨柳社区村民李芝烈已经把自家的5亩地全部流转给园区的企业,每年近3000元的土地流转费就超过以前种玉米、土豆的收入,“自己再来园区干点儿活儿,一年又能收入1万多元。”悄然发生的变化,李芝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一江清水供京津’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压力,也促使我们转观念、转发展方式,更自觉地推动循环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并不矛盾,保护不是不发展,而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茂密的森林、宜居的环境,这就是生产力,这也是群众所期盼的。不注重保护环境、保护水源,再怎么发展也将变得毫无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正是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 是汉江让安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快人一步”。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