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军:对安康在汉江水源保护中的地位与发展思路创新的一点认识

11.03.2015  15:23
          陕西安康全境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核心水源涵养区之一,其所辖宁陕县部份区域也是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两大水源涵养区之一;是国土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区,其中大部分属于秦岭生态保护区和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地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区,又是全国14个扶贫开发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因此,安康和陕南其它两市一样肩负着全面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的双重责任,并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当前,国家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工作已全面起动,加强安康水资源保护与发展思路创新研究,对于国家和陕西的用水安全和安康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陕西引汉济渭工程

          (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工程规划总调水量135亿立方米,分两期实施,近期调水95亿立方米。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近期水量分配是北京12亿立方米,天津10亿立方米,河北35亿立方米,河南38亿立方米。             

          (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

          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批准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解决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严重缺水,遏制渭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提升区域水资源条件,促进关中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同时还可增加渭河入黄河水量,为陕北发展置换出用水指标,对陕西全省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引汉济渭工程,2012年7月,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2014年9月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批复。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主要由黄金峡水利枢纽、秦岭输水隧洞和三河口水利枢纽等三大部分组成。工程规划在汉江干流黄金峡和支流子午河分别修建水源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和三河口水利枢纽蓄水,经总长98.3公里的秦岭隧洞送至关中。工程供水范围为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用水问题。工程总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其中从汉江支流子午河自流调水5亿立方米,从汉江干流黄金峡水库提117米引水10亿立方米。

          黄金峡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工程的两个水源之一,也是汉江上游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一级,水库总库容2.29亿立方米。坝址位于汉江干流黄金峡,控制流域面积1.7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76.17亿立方米。

          三河口水利枢纽为引汉济渭工程的两个水源之一,是整个调水工程的调蓄中枢。坝址位于佛坪县与宁陕县交界的子午河峡谷段,在椒溪河、蒲河、汶水河交汇口下游2公里处,总库容7.1亿立方米。坝址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8.70亿立方米。

          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范围确定为渭河沿岸4个大中城市、11个县级城市及数个工业园区,受水区供水受益人口1333万人。工程按照一次规划建设、分期配水的方案实施。

          初拟2030年入关中各城市水量13.50亿立方米,其中,4个重点城市供水量7.22亿立方米(西安市区为4.60亿立方米);11个县级城市供水量为4.69亿立方米;工业园区供水量为1.59亿立方米。

          二、中省对保护汉江水资源的要求

          (一)国家南水北调对水源保护的要求

          1、2012年6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50号文件批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水利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河南、湖北、陕西三省编制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原则同意《规划》内容,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指出,水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是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保护好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改善库区及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提出了三方面的目标:一是水质目标。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Ⅱ类(总氮保持稳定);主要入库支流符合水功能区目标要求;汉江干流省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2015年末,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要求(总氮保持稳定);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各主要支流水质不低于Ⅲ类(现状优于Ⅲ类水质的入库河流,以现状水质类别为目标,不得降类),入库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水功能区目标要求。
  
          二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规划区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与国家“十二五”分配到规划相关省的总量指标保持一致。
  
          三是水土保持目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95平方公里,实施坡改梯31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0%以上,新增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增加5%-10%;年均增加调蓄能力2亿立方米以上,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0.1亿-0.2亿吨。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明确了治理任务和措施,包括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水污染防治项目,以及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项目。 《规划》批复项目总资金119.66亿元,我省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及下辖28 个县(区)。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水质安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印发考核办法,明确河南、湖北和陕西三省人民政府是中线水源保护的责任主体,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将会同有关部门与地方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年度水质、水污染防治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要求将《规划》纳入地方“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年度实施计划,逐级落实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任务。
2、国家环保部在《关于汉江上游干流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报告有关意见的函》环办函【2013】425号明确要求:安康“黄洋河和月河需作为汉江渔类栖息地保护河流,不再进行水电开发。”
3、对引汉济渭水源区的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参考《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管理条例》、《西安市黑河引水管渠保护管理办法》及外省、市相关管理办法,考虑到引汉济渭供水对象是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其对水源地水质标准要求应该和国家中线工程相一致甚或更高一些,因为其没有农业用水、且流程更短,所以,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地的水质应不低于地表Ⅱ类,且总氮保持稳定。

          三、安康在水源保护中所处的地位

          1、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县境内的嶓塚山,流经汉中、安康两市,至安康白河县进入湖北省,在武汉汉口汇入长江。全流域地跨陕西、四川、重庆、河南、湖北、甘肃六省(市),干流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925公里,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汉江干流在陕西境内全长652公里,省界以上流域面积66670平方公里,其中省内面积62263平方公里(含丹江流域7552平方公里),占丹江口以上流域面积的65.4%,共涉及陕西省汉中、安康、商洛、宝鸡、西安5市、31个县区,总人口860.5万,汉丹江流域陕西境内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59亿立方米,约占丹江口入库径流的69%,其中汉江流域(不含丹江)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238亿立方米。

          2、汉江在安康境内流长340公里,横贯安康市6个县(区),涉及5个县级城市,全境属汉江流域。全市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07亿立方米,地下水为18亿立方米,另有过境客水145亿立方米,共计水资源总量252亿立方米。汉江白河县出口段面流量多年平均值238亿立方米(1956年一2005年50年平均值),水质为II类水质。

          3、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涉及陕西、河南、湖北、甘肃、四川、重庆 6 省(市)13 个地(市)49 个县(市、区),集水面积9.52万平方公里,陕南三市集水面积为4.93万平方公里,占有效汇流面积的51.75%,其中安康集水面积2.34万平方公里,占有效汇流面积的20%,占陕南三市集水面积40%。自产地表水量占丹江口总水量28%,占陕西省汉丹江出境水量41%,占陕西省汉江出境水量44%;加上过境水量占丹江口总水量67%,占陕西省汉江出境水量94%,占陕西省汉江出境水量(白河站)100%。人口占陕西境内汉丹江流域的34%,占汉江陕西省境内人口的47%。另外,陕西引汉济渭第一水源地三河口以上总集水面积为2186平方公里,其中安康市宁陕县集水面积为1460平方公里,占60%以上。 

          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安康在水源地保护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和特别,不但在保护的各项指标上所占比例较大,而且承担着陕西省汉江干流水质保护出境时的最后责任,这也决定了安康不但要保护好自产水资源,而且要保护好过境客水,不但对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有责任,而且对本省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保护有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康水资源保护情况,直接决定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水质安全,关乎着中国华北和陕西关中3亿多人的用水安全。

          三、在水源保护为第一要务下的安康发展思路的创新

          水源保护是高压线、硬约束,为安康当前及今后很长时期工作的第一要务,这是涉及中国大面积的社会安全稳定的大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安康如何发展,笔者以为理念创新是关键。

          1、水资源的保护对安康未来的发展是一个机遇。笔者是从这几方面理解的:其一: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总体布局写进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已成为中国政府奋斗的目标之一,这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展经验教训深刻的总结,是中国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选择。这一必然选择,为陕南、为安康发挥自身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幸福发展的空间。其二: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第五次财经工作会议上,对全国水利的发展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水资源全国、大区域的优化配置,地表与地下兼顾,地下漏斗的危害逐步减小,大西线调水科学研究)、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湿地)、两手发力(政府和市场) ”的工作方针。这既为全国的水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安康依靠自身优势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三: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安康的国土面积中,大巴山约占60%,秦岭约占40%;山地约占92.5%,丘陵约占5.7%,川道平坝占1.8%。森林覆盖率56.5%,比全省37.3%高19.2个百分点,比全国18.7%高37.8个百分点。人均自产径流3964立方米,是全省2.6倍,是全国的1.5倍。水能蕴藏量469万千瓦,占全省的46.8%。且地处西安、武汉、重庆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其四: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成功实践。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水源地和线路上都处在中国最发达地区,水污染的防治效果决定着调水的成败,其中山东造纸业的转型升级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山东省从2003年起执行严于全国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浆纸能耗限额指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减排投入与技术升级,到2013年,全省造纸业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3.4万吨,比2005年降低约80%,仅占全国造纸排放总量的5%左右;万元产值COD排放强度和平均取水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0%和34%;吨浆综合能耗先进指标在200千克以下,而全国造纸吨浆综合能耗为450千克,吨纸和纸板综合能耗为680千克。目前,山东全省大型骨干企业生产装备、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污染治理等情况已达世界先进水平。重点龙头企业排污负荷与能耗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三个造纸企业2013年进入世界纸业50强,中国10强纸业山东占了5个。实现了排放达标和产业大发展的双赢目标。其五:保护好一河清洁的汉江水,我们沿河两岸的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是建设美丽安康本身的要求和应有之义。所以保护汉江水资源既是为了国家和省上的发展,也是为了供水区域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2、作为国家和省上的主要水源保护区之一,安康的发展战略不应仅仅考虑是生态补偿问题,而应该更多的借这个机遇,站在这是自身发展的一次理念上的大转变、产业上的大提升、利益上的大调整、生活方式的大改变这一层面上去考虑。

          3、深刻理解“立足中高端发展,运用项目化思维的方式”这两句话的含义。这是今年8月6日在安康召开的第九次陕南循环发展会议上省长讲话中提出的。这两句话为安康和陕南今后产业选择和发展方式方法指明了方向。

          4、树立保护也是生产力,不开发就是最好的开发新理念。自觉的保护好黄洋河这条安康唯一没有开发的处女地,这条原生态的河流,这片原生态的山,我认为在未来其意义和价值会比已经开发了的河流要大,物以稀为贵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样也应在维持现状的条件下保护好月河。

          5、高度重视自身发展战略和中、省对丹江口以上和陕南发展的规划、意见的结合。这涉及到三个规划、一个意见、一个方案。国务院《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安康要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成上游地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6年9月2日印发的《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陕南要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突破发展 。2009年10月,陕西省《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今后十年,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保护青山绿水,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三大产业,实现突破发展。

          保护青山绿水。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新陕南,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打造三大产业。就是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园区为平台,以技术为支撑,打造生物加工、生态旅游、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建设陕南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

          实现突破发展。就是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富裕、社会和谐。

          利用好国务院《秦巴山区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

          6、加快直接的水源保护产业建设和完善。认真贯彻《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加大《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项目的实施力度,加快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大水土保持和湿地保护力度,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确保汉江干流出境段面保持Ⅱ类水质。这包括了所有县区的废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提升,运行管理费用的落实。以前未曾落实的水源区所有镇、大的村庄(1000人以上)、避灾移民、新城镇化建设、乡镇合并等人口密集区的废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项目的加快实施。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实现雨污分流,运行管理费用的落实。全区水土保持项目的全面实施,水土保持质量的提升。强化面源污染的解决措施力度,加快有机农业、茶叶产业发展等。天然林保护项目、人工林种植项目的持续推动。已有矿业整合,矿区治污项目,新建矿业的环境保护措施的严格落实。因水源保护带来的发展机会损失的补偿。已建企业实现清洁生产,产业升级项目等等。

          7、支持尽快研究和启动陕南水功能区水资源保护等立法工作,将规划用法律制度固定下来,以促进陕南、安康的长期、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