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团委认真贯彻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团团相伴”服务青年理念,积极探索团工作的新途径,以“三条主线、六大体系、一个统揽”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该院团委立足两个围绕,“围绕青年所需,团有所给;围绕学校所思,团有所为。”通过更新理念、转变方式、重心下移等三条主线深入探索共青团工作改革。更新理念,即将传统的垂直化单项管理理念更新为扁平化多方位服务理念,将团干嵌入支部、社团,加强联系与互动,提升引领及服务效果。转变方式,就是将以往组织学生参与的活动组织方式转变为由学生自主设计,针对学生有益需求组织开展活动,提高青年参与度。重心下移,将校级单一集聚型的服务管理模式转变为依托基层一线主体模式,校团委制定框架,总支、支部、社团组织内容实施,增强基层活力。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该院思想教育主题鲜明,近年来,学校团委组织青年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活动。抓住党的十八大、五四、英烈纪念日、国庆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深入开展“四进四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主题团日、讲座、研讨、辩论、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不断兴起学习热潮,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构筑当代青年精神支柱,增强广大青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2016年团中央《关于高校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优秀项目遴选结果的通报》中,该院“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传统”践行“四信”教育暑期实践活动被评为全国“四进四信”活动高校优秀项目。
该院坚持深化理论学习活动,多年来,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青马工程”培训和各级团干部培训等阵地,采取集中授课,教育与自学并举,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的教学方式,对广大团员青年尤其是团学骨干、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重要思想及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该院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用身边的先进榜样鼓舞学生,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引导全体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该院团委共开展了四届感恩和“四自”教育系列活动,共有200多名学生获得表彰。通过表彰和树立优秀典型,使学生做到“五心常在”,在全校范围内努力营造自强不息、知恩感恩的文化氛围,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该院思想教育载体丰富,学校团委在做好传统宣传载体的同时,结合青年信息获取方式转变的新形势,及时做好新媒体宣传工作,在网站开辟学习园地,在论坛、微博及时发布学习贴、微信公众号,适时推送主题学习内容,建立网络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规范管理,加强培训,使新媒体逐步成为该院共青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史鉴学社等理论社团常年坚持开展研讨活动,有力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近年来,共青团战线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频频涌现。如全国优秀班集体园林07级1班、大学生英雄集体园林11级1班、全国优秀援教教师全东、援藏优秀志愿者吕涛、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冯浩杰、建功立业先进个人杨苗、安康十佳青年张龙等先进典型,在团员青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体系。 该院以“四节五会五赛”为统领,大力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以“四节五会五赛”为主体(即四个文化节:科技文化节、健康文化节、社团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五场晚会:毕业晚会、迎新晚会、志愿者表彰晚会、社团表彰晚会和元旦晚会;五场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科技竞赛、篮球赛和足球赛)的一系列丰富多彩、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体系,精心打造文化活动阵地,培育青年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艺术修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体魄、健全学生心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该院荣获2015年度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校园文化单项优秀奖。
该院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团总支和社团的辐射作用,各二级学院团总支依靠党政支持,立足专业特色,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有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导游风采大赛、宿舍装饰大赛、健康活力大赛、五项技能大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精品项目。学生社团数量稳步增加,活动异常活跃,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军。全校现有科技类、人文社会类、体育类、文艺类社团64个,各社团以兴趣为纽带,通过社团自主选择,团委协调、审核,确定各社团指导老师,并进行不定期授课指导。各社团充分发挥文化主创功能,打造出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舞林大会、学海纵横、桃花诗会等诸多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的精品活动,史鉴学社被授予全国高校优秀社团文史类特别奖。
——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体系。 该院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与创新活动。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活动,2009年以来,组织开展了8届科技文化节共130余项活动。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校园内呈现出崇尚科学、积极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207个、省部级奖381个;学生发表论文69篇,在校内外刊物发表作品149篇。全校开展各类专题讲座281次。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挑战杯”竞赛,大学生学术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有2件作品分别获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创业计划大赛铜奖和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共有115件作品获省赛奖励。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挑战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同时,获“2010年陕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优秀单位”,“2012年度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大学生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该院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实训点,大力支持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2013年,学校在江北校区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点,先后有12支团队入驻。与安康市邮政局合作建立校园主题邮局,为校内创业团队提供管理经营实训平台。目前,继续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各社团的管理和指导,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大学生实践教育体系。 该院在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方面,以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每年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公益性实践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把握“突出重点、人人参与、点面结合”的原则,将社会实践项目分为团委组织、院系自定和学生自主实践三个层次,组织全校大学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科技调查、支教扫盲、技术支持等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结合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使理论学习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精心策划、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层层落实、周密安排、扎实推进,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逐年巩固和提高,建立起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纳入安康学院学生学分管理体系中,年年评比表彰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充分实现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的组织初衷。2010年以来,先后共有21支社会实践服务队获得省级表彰,19名师生获实践先进个人称号,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青年志愿服务体系。 该院扎实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五年来,学校共选拔436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自治区、青海、陕西等地从事志愿服务工作。该院被评为2012-2013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次高校项目办、2013-2014年度陕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进集体、2015年“陕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进集体”。这些荣誉的取得,充分体现了该院青年学子心系祖国,情牵西部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该院立足地方,发挥优势,努力构建常态化、普及化、品牌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体系。学校团委努力践行“三服务”的办学宗旨和“艰苦创业、勤奋进取、团结奉献”的学校精神,以青年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团总支的积极性,动员和激励广大青年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同时,重视志愿服务与地方发展的紧密联系,广泛争取社会支持,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结合地方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者,陆续组建了“双创”志愿者服务队、义务献血宣传队、大学生质量安全志愿服务队、星火支教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直接参与人员覆盖率超过80%。该院各支服务队以实际行动感染人,以良好形象吸引人,在校内外展开了一系列常态化、品牌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受社会好评。学校多次荣获安康市双创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安康市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安康青年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2015年安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星火支教队入选2015年安康市学雷锋实践岗位,荣获2016年安康市福彩杯首届青少年公益项目大赛三等奖,被授予2016年陕西省“最美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在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关于陕西省“最美青年志愿者”和“最美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寻访评议活动情况的通报》(陕团联发〔2016〕25号)中,该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化学化工学院2014级学生邹凯被授予陕西省“最美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星火支教队被授予陕西省“最美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大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培养体系。 该院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教育、引导工作,以“青马工程”培训为抓手,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除理论教学外,增加公文写作、社交礼仪、团队协作、廉政教育、社会观察等参与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培训的热情,增强培训效果。同时,该院倡导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建立和完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培训、评价机制,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
该院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统揽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合,提出“共青团安康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中,实行“8学分制”,与毕业、评优挂钩。各二级学院可按照专业培养特质适当调整和补充“第二课堂”开设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应用性。同时,按照七个板块分类赋分,超出部分记录不计分的原则,拓展第二成绩单功能,使课外成绩单系统既能记学分,又能进行成长写实记录,形成学生的大学成长档案。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