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122”路警联合执勤 探索高交管理新模式

21.11.2014  13:47

  “1辆路警巡查车配备2名交警和2名路政人员联合执勤执法,优势互补,资源、信息共享,联合指挥调度,这就是‘122’模式的基本形态。”安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交大队大队长吴旬安用一句话概括了安康自2013年4月,在陕西省率先启动的一项高速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这一模式目前已在陕西全省得到推广。

  安康在陕西省率先推出“122”模式

  安康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与四川、重庆、湖北接壤,国土面积2.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6万。过安康境内有京昆、包茂、十天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63.9公里。而安康又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地貌特征,境内高速公路路况复杂,管理难度、强度远高于平原地区。

  据吴旬安介绍,因受各种因素制约,安康市公安高速警力比较薄弱,繁重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任务与警力严重不足、管理手段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也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挑战。鉴于此,安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交大队与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安川分公司、白泉分公司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于2013年4月在陕西省首创推出“122”路警联合执勤执法模式。

  据了解,“122”高速公路路警联合执勤执法勤务模式,即1辆警车或路政车配备2名交警和2名路政人员,路警巡逻车统一图喷“路警巡查”字样标识,开展联合执勤执法。在此模式下实行交警路政联合指挥调度、联合巡查管控、联合打非治违、联合宣传教育、联合排查隐患。改变以往交警路政各自为政、资源浪费、协调不力的困局,形成交通安全管理合力。

  “交警与路政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同考核,两家人变一家人。”安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交大队副大队长李寒阳说,以前是交警与路政各自为政,发生交通事故后,往往是交警到了后才通知路政,或者路政到了再通知交警,工作效率不高,容易发生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或次生事故。现在一块儿巡查、一块儿处理交通事故,一块儿排查治理隐患,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李寒阳称,推行“122”模式后,整合了交警、路政现有的信息、科技和装备资源,设立高速公路路警联合调度指挥中心,将高速公路运营分公司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治安卡口和区间测速系统、350兆警用集群通讯系统、高速交警办案区监控系统、路警联合巡查车辆GPS定位系统、执法记录仪音视频传输系统接入,通过指挥中心科学调度交警、路政巡查人员共同开展执勤执法活动,赋予路政人员劝阻和协助纠正路面交通违法行为、固定违法证据的职责,赋予交警部门维护路产路权的职责,实现了职能互补。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事情

  “推行‘122’模式以后,交警方面觉得他们得了实惠了,而我们又觉得是我们得了实惠了,其实我认为最终还是道路上的司乘人员及乘客得到了最大的实惠,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事情。”作为‘122’模式发起人之一的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安川分公司总经理段小平说,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他们公司管理的里程越来越多,按现行体制,交警管安全,路政管路产。然而,因体制原因,路政的执法权很有限,而交警拥有执法权,力度也很大,但在人员配置、物资装备上不是很齐全。“因此我们两家都有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优势互补呢?所以,我们就协商搞一个‘122’路警巡查。”段小平说。

  段小平举例称,“122”模式实施之前,公路沿线群众在桥下挖沙、取石、修路、盖房、堆积杂物等现象较为严重,尽管路政人员不停地宣传、劝阻甚至采取强制手段,但阻力很大,困难不少,对公路管理部门来说,工作不太好做。“122”模式实施以后,交警和路政联合执法,有了警方的介入,问题就很好解决了。老百姓可以不听路政的,但听警察的。

  “‘122’实施一年多来,我们管理的这一段公路桥下已基本没有堆积物,没有挖沙、取石、盖房等现象。”段小平说。

  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白泉分公司总经理王小川也表示,“122”模式运行以来,道路上的车流量虽然在逐年增加,但事故发生率反而下降了,道路通行能力明显增强,桥梁、隧道安全隐患的排查使道路畅通了,安全了,更好地为司乘人员提供了安全、快捷、方便的出行环境。

  推行“122”模式好不好? 一线工作人员现身说法

  黄波是安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交大队安川中队民警,他说,以前他们警力少,只能保证白天巡逻,夜班只能备勤,公路见警率不高,过往车辆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且应急处置能力较差。现在实施“122”模式之后,在原有人员、装备不变的情况下,合理配置,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出警率,缩短了处理事故的时间。

  安川中队副中队长杨培雄说,实施“122”模式之后,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出警处置的速度快了,事故处置的时间缩短了,和路政人员的关系和睦了。杨培雄讲述了2014年9月16日上午9时许,发生在包茂高速西康段安康至西安方向安沟隧道路段塌方的处置工作。他说,当天因自然灾害事故导致桥梁路面的坍塌,在附近巡查的“122”巡查车接到群众反映后立即赶到现场,并立即对道路两边实施交通管制,有效防止了车辆和人员损害。若在“122”模式执行前,交警、路政要从中队驻地赶到事发现场起码要40分钟,但在上次事故发生后,附近的路警巡逻车十分钟就赶到了现场。

  安康市公安局长:“122”之后打造“125

  安康市公安局局长杨尚伟说,安康是典型的山区地形地貌特征,因此安康境内的高速公路路况十分复杂,而安康高速交警警力不足,因此管理难度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安康高速交警部门大胆创新,探索出了“122”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信息资源、保障资源、执法力量三个方面的有效整合。实现了高速公路见警率、应急处置能力、服务群众水平三个方面的提升。进一步说,破解了安康警力严重不足、资源不能共享、工作效率低下、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困局。目前,从其成功的运行来看,这一模式无疑是成功的。

  杨尚伟表示,未来将从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完善“122”模式,使其实现长效机制。其一,进一步挖掘交警、路政双方以及公安外部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该模式更加完善,发挥其最大效用。其二,在“122”模式具体执行上,要建立完备的制度框架,使其能真真正正地推行下去、推广开来。其三,要把“122”模式进一步深化、挖掘,并把在此基础上已经推出的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125”联合管理模式(一套班子、两支队伍、五个机制)进一步优化。最终形成安康整体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提升安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安康市副市长:“122”模式是信息的共享与资源的整合

  安康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赵俊民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讲到,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特别是在陕西尤为突出。安康山地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92.5%,三条高速公路,桥隧比例都超过总里程的70%,特别是长隧道较多。血的教训倒逼着安康交警部门开创山区高速道路安全管理新办法,经过磨合,探索出了“122”模式。在此模式下,安康市高速公路伤亡人数降低了很多,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山区高速公路的监管难题。

  “‘122’模式从表面上看是一台车四个人,但绝不是这么简单,它背后的支撑是信息的共享,资源的整合,合理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达到了表面和实质上的融合。”赵俊民说。

  赵俊民表示,“122”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制度,通过制度量化、书面化、刚性化,来保证其形成长效机制,健康运行下去。此外,他说,安康的高速公路仅占安康公路总数的2%,农村道路则占到93%以上,普通道路的隐患远远高于高速公路。未来要把“122”模式和思路在安康全市22181公里的公路上全面推广,形成高速交警、一般公路交警甚至市县乡三级政府整体的联动,把“122”模式推广升华为全市的共同行动。

  陕西省交警总队长:“122”模式需多方联动各界配合

  陕西省交警总队总队长杜清江表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体系的快速发展,要在高速公路上施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控迫在眉睫。在这一背景下,安康高速交警部门在全省率先推出“122”模式,目前看来运行的非常好。因此,借鉴安康的成功经验,这一模式在去年已经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杜清江介绍,在全省推广“122”模式时,突出了对处置突发事件、一体执法、警力部署、路面联合巡查、重点车辆检查等方面进行联勤联动,这五方面基本可以有效对高速公路进行科学管控。

  同时,杜清江强调,“122”路警联动执勤是一种创新的模式,它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可能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两个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测的事情。因此,这个模式在推广过程中还需要两个部门共同协商、协调,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来把这一模式推行下去。

  “122”已在陕西全省推广 成功处置部分突发事件

  据陕西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康“122”模式的实施,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2013年10月16日,陕西省公安厅与陕西省交通厅联合在安康召开了全省高速公路路警联勤联动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该会议以“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护路产”为核心,推行“122”路警联勤执法模式。同时,两厅联合印发了路警联勤联动指导意见。

  据悉,根据两厅要求及指导意见,各单位迅速进行了部署,签订框架协议,制定工作办法或实施方案,完善应急预案。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无条件将监控资源与交警部门共享。此外,陕西省公路局与陕西省交警总队联合制定了《陕西省高速公路安全保畅工作会商制度》,对省级会商的时间、形式、规模、内容做出了具体要求,各地也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如:咸阳、宝鸡、安康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西安、铜川、榆林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在巡查方式上,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有开展联合巡查的,如:安康、铜川;有开展错时巡查、交叉巡查的,如渭南、商洛。

  相关资料显示,在122模式指导下,今年以来,陕西已成功处置了蓝商高速天然气车辆燃烧、西耀高速油罐车燃烧、西康高速安沟隧道山体滑塌等应急事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运行一年多 安康境内事故起数同比减少181起

  另悉,“122”勤务模式在安康实施一年多来,路面见警率、应急处置能力、服务水平得到“三提升”。据统计,2013年与2012年同期相比,安康全市高速公路路面见警率和巡查密度增加1倍;以“五进”宣传为主要内容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月均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0余处。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其中事故起数同比减少181起,下降50.14%,死亡人数同比减少4人,下降21.05%,受伤人数同比减少94人,下降51.65%,经济损失同比减少529万元,下降28.7%;损坏路产路权案件同比下降41.05%,挽回路产路权损失近200万元。(记者 倪纲锋 吴超 高岗 张伟 杜旭涛 庞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