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规划》目标要求,立足实际,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健全机制、优化环境、师资培训、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县域推进有了新发展。 各县区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双高双普”“教育创强”等整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该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近年来仅旬阳、白河、平利三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就投入资金近亿元,实现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学班优质资源“班班通”目标;宁陕、镇坪提前实现所有中小学校的“班班通”建设目标;作为信息化区域试点的石泉、岚皋两县积极探索贫困山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所试点学校创新探索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协作教研、教师研修培训模式以及有效教学新模式并在全市推广。
二是机制建设有了新起色。 该市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组织领导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设立学校保障科,具体指导教育信息化工作。各县区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工作整体规划,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机构,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教育部门实施、学校应用”的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
三是基础条件建设有了新突破。 通过三年不懈努力,该市义务教育阶段有888所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占学校总数的80.7%; 5381个教学班实现了“班班通”,普及率达62%;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1.84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投入资金1.07亿元,县区政府推进教育信息化责任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该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资金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四是教师培训有了新进步。 三年来,该市有超过一半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等国培项目培训,该市电教馆组织的新技术新媒体培训和“名师大篷车信息技术应用基层行”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质资源与课堂的融合等内容纳入培训课程;各地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信息技术环境下优质资源与学科融合应用的专题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过专家引领、技术培训、名师示范、在岗研修等形式,有力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驾驭信息技术手段和融合优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教学应用有了新成效。 各级各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水平纳入教师常规教学的考评考核。实施课题带动,深化应用研究。“十二五”期间,该市申请立项国家、省级教育信息化规划课题62个。同时坚持每年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等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为师生搭建应用展示平台。宁陕中学的机器人项目多次代表国家出征世界性大赛并屡获殊荣。安康市一小和石泉两河初中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其经验在“全省电子书包试点总结会”上得到肯定和推广。
(责任编辑: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