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打造便捷安全公共交通体系

17.06.2015  10:07
 

  近年来,安康市牢固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意识,用实干的精神保障发展,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敢于动真碰硬,实行刚性问责,“说了算,定了干”,全力推动公共交通改革,确保政令畅通、决策落地,满足了群众对“便捷、顺畅、绿色、安全、人性化”的出行要求。

  车辆陈旧、服务水平低、公交线路覆盖面小……不仅群众颇有诟病,每年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议意见也不在少数。2013年底开始改革前,安康所有公交线路和车辆都承包给私人经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造成公交车辆破旧、公交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与市民出行需求有较大差距,百姓对公交的舒适便捷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公交改革势在必行。

  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心城市公交体制改革,提出硬要求,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直接抓落实,将其纳入向市民承诺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公交改革座谈会多次专题研究,制定出台《实施方案》,下定决心全力推进。市交通局结合建议、提案办理情况,积极组织,加快推进城市公交体制改革。

  经过艰苦努力,该市中心城市公交体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改过去个体承包经营体制,整合公交资源,成立了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形成国有控股、集约经营、公益优先、市场运作的新机制,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由市级直管的行业管理体制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公车公营、管理规范的公交经营体制已初步建立。原有的102辆公交车已全部收回,新增、更新150辆新型天然气车辆。开通高新区连接城区的2条公交线路,延伸、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条。今年4月又先后开通了城区至瀛湖、恒口的公交线路,兑现了承诺,实现了中心市区居民无需换乘可达城区75%区域的目标。

  与此同时,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经济的出行方式。开工建设了安康首个公交枢纽站、长途客运站,投运后将形成以安康国际天贸城为核心的车站商圈,进一步凸显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拉动作用,有力推动城市重心北移。启动安康城区港湾式公交站点改造工程,首批纳入计划的为巴山路、大桥路、育才路、南环路等四条道路14处共21个。在全市范围内首次为公交企业定向培训A3驾驶员100名。开发公交金融IC卡系统,乘客可自主选择投币和刷IC卡两种方式付费。新公交车都安装了GPS、视频监控,实时对车辆运行状况进行监控,确保运营正班正点。

  在公交改革顺利推进的同时,出租车经营管理制度改革也紧锣密鼓进行。安康市政府出台了《中心城市出租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取消承包经营,建立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公车公营经营模式。交通部门积极推进改革,将由原汉滨区管理的城区公交出租车管理权限上划市级统一管理,落实编制和人员。新组建2家公车公营出租车公司,投放出租车130辆,出租车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归一,主体责任由企业承担,对驾驶员实行员工化管理。近期该市交通、运管部门还将根据上年度质量信誉考核结果,再次分配新增130辆公车公营出租车。并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向市民发放拒乘“黑车”倡议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出租车拒载、拼客、不打表等行为,对多起暴力抗法人员进行依法处理,形成行业管理常态化。

  为了打造高效快捷安全的公共交通体系,安康着力推进公交线路向郊区延伸,促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坚持“成熟一条、改造一条”,将紫阳、石泉、白河、平利、汉阴县等近郊乡镇和新农村建设乡镇列为公交化改造对象,不搞一刀切,客运站点建设实行“乡镇客运站、路边候车亭”,保证城乡公交车开得通、留得住,企业有微利、群众得实惠。截至目前,平利、石泉县被省上列为首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县,全市共有城乡公交线路26条,运营里程475公里,城乡公交占全市公交比例高达56.5%,开通运营里程占全市公交运营里程的70%,极大地缓解了交通拥堵、方便了群众出行、降低了能源消耗、改善了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