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安康 护水使者怎样用好“三十六计”
丹江口水库中,65%的水来自安康。安康与千里之外的京津,早已“与子同裳”。
滔滔汉江,曲折回环,蜿蜒着安康人民的浓浓深情,也奔涌出一道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长廊。
11月21日,全省2020年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走进安康市,看护水卫士如何统筹保护与发展的“三十六计”。
抓住风口药企给自己“开药方”
一场冬雨让人感到了丝丝寒意。但在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新项目施工现场,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塔吊高耸,装载车往来穿梭,建筑工人紧张施工……这个今年5月开建的安康市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提取车间、制剂车间、仓储、综合办公楼等建筑拔地而起。
建成后,该企业将变身为一个集中成药、中药饮片、化药、原料药、生物制药、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生产为一体的医药产业园,有望解决200人就业。
项目建设的速度与这家老药企迫切扩产扩能的愿望成正比。“正大制药现有发展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加之城市规划限制,我们必须转型升级。”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行政人事总监张军说。
葛根素、绞股蓝总甙片是该企业的主打产品。目前,企业有批准文号的药品98个,包括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7个剂型。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该企业向武汉捐赠了100箱小儿清热感康口服液用于儿童新冠预防。从原料供应到生产加工,从生产销售到技术研发,如今,正大已发展成为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企业。
然而,一个尴尬的局面是,面对大健康时代的来临和消费升级,相比西药企业,中药企业在研发、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明显步履缓慢。张军解释说,中药成分难以量化,疗效要通过临床验证需要更长时间,每年也就十几个新药获批。此外,受政策调整、细化等影响,近年来中成药市场整体增速放缓。
在此背景下,传统中医药企业发展路在何方?正大制药紧紧抓住药品质量这个关键环节,加大技术攻关,使产业链更加精细化。从口感调试到毒性测试,从指标提升到工艺优化,企业在提升药品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标准化水平。
治污上,企业正从“浅绿”走向“深绿”。除了污水、废气排放达标外,药渣也变废为宝,被加工成有机肥,解决了药渣填埋或焚烧这个“老大难”。“不能让一滴污水流入汉江!”张军斩钉截铁地说。
一场疫情,让拥有绿色基因的大健康产业“疫”外走红,正迎来新的产业风口。中药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在此趋势下,企业加快了布局大健康产业的步伐,开发中药功能性保健食品。围绕绞股蓝,除了生产中药饮片外,正大制药还推出绞股蓝茶饮,积极开发绞股蓝在治疗高血糖、促睡眠等方面的新用途。张军表示,据市场预计,绞股蓝产业和绞股蓝衍生产品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
突破壁垒造流动的“电力银行”
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咋办?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就能解决这一难题。这个储能电池,其实是个以钒为储电介质的“超级蓄电池”,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的电存储起来,然后平稳输出。
山沟里藏着高科技。该电池是“新型液流电池研发生产和多能集成互补项目”产品之一,由位于安康高新区的华秦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在储能车间内,两个装有不同电解液的大罐子加一个集装箱构成一组液流电池。集装箱里装着一组组电堆,电堆里面是一排排的隔膜。电解液穿过薄膜产生离子交换来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储液罐越大越多,存储的电能也越多,俨然一个流动的“电力银行”。
车间外,安装在楼房外立面的光伏幕墙像一块块瓷砖,让厂区现代感十足。整个厂区构成了一个智能系统,实现风、光、储、配、充多能互补。“倘若遇到停电,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会在0.04秒内启动,能保证整个厂区4个小时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傅洪涛解释说,“电池中间的离子交换膜是电池的核心技术之一。我们深刻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加大科技投入,现在用的离子交换膜是我们与大连物化所一起研发的,不仅降低了成本,也摆脱了被‘卡脖子’的风险。”
从2018年开工建设至今,该项目一期已形成2条年产400MW液流电池电堆、4万m3储能电解液的生产能力,每亩税收达427万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一点点撑高亩均效益的天花板,成为安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当前,能源产业正在发生变革。业内人士认为,储能技术的成熟,将成为改变整个能源行业格局的关键之一。数据显示,我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可以预见,在如此级别的市场蓝海中,储能电池将成为能源行业的“香饽饽”。
陕南地区是石煤的“聚集区”。通过突破关键技术,石煤矿中的钒变得不凡:一条“钒资源—钒新材料—液流储能—科技创新—应用推广”为一体的绿色循环全钒产业链正加速构建,成为深度贫困山区新的“逆袭”通道。
切切诚意引来凤凰“落枝头”
湟湟汉水浸润下的安康,灵秀动人、生机勃勃。
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康中药厂,历经一个多甲子的岁月洗礼,正在新时代焕发青春。4年前,华秦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安康高新区,在中国储能电池的产业布局上,自此有了安康印记。
从老牌药企到后起新秀,一家又一家企业在安康如鱼得水的背后,是一位又一位护水使者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这些年,安康致力于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营商环境指标向先进地区看齐。瞄准企业投资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抓牢“放管服”改革“牛鼻子”,以“一枚印章管审批”倒逼程序重组、流程再造,“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助推服务优化。此外,安康出台一系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共同为企业在安康的发展营造最优环境。
如今,上港集团、京东物流、东航西北分公司、荣民控股等一批大企业纷至沓来,有的还计划将总部迁到安康,一场秦巴山区的投资连锁反应正在发生。截至10月底,全市新签省际项目478个,总投资916.82亿元;新建和续建项目到位资金合计797.23亿元;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3782万美元。
生态绿色能变成发展红利,政策红利也助推绿色发展。在探索生态经济发展路径中,安康市不断突破思维定式,以开放的意识和态度探索发展要素、研究发展规律、催化发展潜力,构建了以生态友好型产业为支撑的绿色循环产业体系。目前,安康生态友好型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5%以上。
“今天观摩的这几个项目,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主动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产业提质升级,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底气、信心和决心。”安康市市长赵俊民表示,“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绿色作为普遍形态、循环作为内生特点,以生态优势厚植发展优势,推动形成‘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高质量发展格局。”(记者陈艳陈嘉)
正大制药有限公司新厂建设项目
11月21日,安康高新区正大制药有限公司新厂建设项目现场展示的医药用品。记者张辰摄
-从原料到成品的一体化产业链基本形成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每亩产值500万元,带动约200人就业
产业集聚增添发展动能
“目前计划用地100亩的新厂建设项目一期正在建设中。新厂投产后,各生产环节可以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完成。这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行政人事总监张军说,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每亩产值500万元,带动约200人就业。
安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适宜多种名贵药材生长。建设一个集原材料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医药产业园,能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让产业集聚的优势充分彰显。
“公司现已形成了心脑血管用药、乳腺疾病用药、传统中西药及原料药四大体系。”张军说,目前从原料到成品的一体化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公司将依托安康丰富的药材资源,以科技创新为推力,不断研发新产品。(记者方敬尧)
新型液流电池研发生产和多能集成互补项目
11月21日,安康新型液流电池研发生产和多能集成互补项目新型液流电池生产车间。记者母家亮摄
-发挥安康资源禀赋,以全钒液流电池为基础建设储能系统
-将构建“钒资源—钒新材料—液流储能—科技创新—应用推广”绿色循环全钒产业链格局
高新技术助力安康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全钒液流电池以钒为活性物质,具有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功率容量大等特点。”华秦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洪涛说。
发展以全钒液流电池为基础的储能技术,是安康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的重要举措。新型液流电池研发生产和多能集成互补项目完成后,预计实现每亩税收427万元,每亩产值3700万元,带动约300人就业。
“我们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联合研发的相关技术国际领先,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傅洪涛说,未来公司将构建以“钒资源—钒新材料—液流储能—科技创新—应用推广”为一体的绿色循环全钒产业链格局。(记者方敬尧)
项目点评
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绿色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晓光
今天在商洛市、安康市先后观摩了5个重点项目,涉及大健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既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也有技术先进、拥有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项目,充分展示了两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近年来,陕南三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高水平谋划重点项目,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面向“十四五”,省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会同陕南三市深入推进绿色循环发展,突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园区为承载,以优势产业为核心,以创新创业为动力,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要坚持生态优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不断优化区域生态格局,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有机富硒、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优势产业,充分挖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要突出项目支撑。抓住用好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机遇,共同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找准融入国家和省级战略布局的结合点,谋深谋准谋实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和一批支撑“十四五”及更长远发展的项目,以优质项目筑牢追赶超越坚实基础。
三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布局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平台,立足区域实际开展特色产品开发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加大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投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四要巩固脱贫成果。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大力推广消费扶贫、新社区工厂、新民风建设等好做法,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坚持不懈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记者程靖峰整理)
央媒看这里
据了解,目前安康已培育富硒农业园区110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290个,带动农户22.8万户;培育富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7家,规模以上富硒食品加工企业239家,建立工业加工园15个。
富硒产业,富了安康,更富了百姓。据测算,目前安康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来自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
——《富硒产业富了百姓》2020年9月1日《人民日报》
安康市位于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的四年多来,全市累计减贫54.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3.5%下降到1.3%,今年已经实现了全域脱贫摘帽。与此同时,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5年领跑全省,入选“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安康,构建社会大扶贫格局》2020年4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2017年12月28日第一家毛绒玩具工厂投产至今,陕西省安康市已建成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300多家,吸纳就业9962人,其中贫困人口2663人,成为该市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和扶贫产业。安康市毛绒玩具从无到有,再到打造“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这背后有一个苏陕协作跨越千里牵手谋共赢的精彩故事。
——《安康毛绒玩具的“成长”故事》2020年11月6日《光明日报》
安康实践表明,欠发达地区必须以“二次改革”精神对标新发展理念,克服被动扶贫、因循守摊的等靠要思想,千方百计破解“三难”选题,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据介绍,安康10县区中有9个被列入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区。从2013年始,安康打破县区行政区划限制,在土地资源集中的恒口镇和高新区设立“飞地经济园区”,让各县区项目在此落地。
——《求解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三难”——安康脱贫摘帽记》2020年4月7日《经济参考报》
网言网语
@玲玲振玉:陕西自古就有“秦地无闲草”的美称,被誉为“天然药库”。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很多药品都是陕西省名牌产品,畅销全国。期待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生产出更多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秦药”。
@盛夏晚晴天:华秦储能有个“黑科技”——液流电池。它具有储能规模大、安全性高、充放电循环寿命长、生命周期高、环境负荷小等优点,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期待这样的“黑科技”能够尽快孵化推广,应用于储能产业的各个方面。
@邓同学:现在,安康高新区很多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全区上下已然形成“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相信安康人能够继续发扬一往无前的实干精神,开足马力、大干快上,推动安康重点项目早日落地,我们一起把安康建设得更好!
(马丹妮整理)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