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常态下2014这一年
25.01.2015 10:15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过去的一年,安康市克服下行压力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抓住投资、工业等稳增长的关键,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惠及民生的实事密集办成,顺应新期待的改革相继启幕,经济保持“总体平稳、质量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680亿元,增长11.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始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实现财政总收入66.5亿元,增长13.3%;一般预算收入28亿元,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万元和7490元,增长11%和13%。
实施园区突破,狠抓项目建设,循环产业壮大
把项目牢牢抓在手上,依靠投资拉动,仍然是全市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手段。
西北国际天贸城、金属镍、钒氮合金、帝奥电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安平高速主体基本建成,高客站、紫阳汉江大桥、33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建成投用,安康机场迁建可研通过批复,阳安铁路复线、石紫岚公路、引汉济渭、汉江综合整治、水保流域治理、瀛湖湖泊治理及重点减排、污染治理项目扎实推进,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亿元,为长远发展打牢基础。利用中省博览会、贸洽会等各种平台宣传安康,开展富硒特色产品进西安、上海、广东(深圳)等活动,实际招商到位资金320亿元,增长23%。实施100个市级重点项目,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增长25%,民间投资增长25%,占投资总量59%。
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为契机,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径;通过园区突破壮大循环产业,“三区两园”和“飞地经济园区”综合承载力提升,正在形成经济增长极,带动作用明显;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0户,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装备制造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68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85%。非公有制经济占比53%,中小企业发展受到省政府表彰,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持续推进院地合作,投资68亿元建设311个现代农业园区,捆绑项目资金重点扶持具有一定基础、且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生猪、茶叶、魔芋、核桃、山林经济等规模效益稳步增长。瀛湖被确定为十大全省文化产业基地项目,与陕文投完成瀛湖旅游产业基地规划和公司组建,新增两个4A级景区,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6%和22%。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5户、劳动密集型企业53户,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3年的15:53:32调整到14:55:31,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大力推进改革,激发市场活动,着力破解难题
改革是最大动力,也是最大红利。冲破藩篱,啃硬骨头,一份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激发了市场活力。
改革领域不断扩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安康市级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38个部门237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中心办理。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新增企业近3000户,同比增长77.6%;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创新示范试点工程稳步推进。市级融资平台市场化融资能力增强,财信担保能力达到7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2%、贷款余额增长22%,存贷比52.5%,金融生态优化,非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发展资金短缺的制约。政府机构改革、镇村综合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环境保护、城镇管理、公共交通、公安体制、社会治理等重点改革加快推进。
改革促进民生改善。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万人。教育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建成。完成卫生项目投资2.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9%。实施十项专项治理,狠抓植树造林,未雨绸缪、治污防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顺应群众的新期待,集中力量办好十件实事,民生投入165亿元,同比增长36.4%,保障性住房、避灾扶贫搬迁、精准扶贫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3.03万套,基本建成2.25万套,新增租赁补贴3000户,累计竣工入住7.4万套;避灾扶贫搬迁开工建设248个集中安置社区,搬迁2.2万户8.36万人,被省政府授予一等奖;坚持权责到县、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扶贫工作受到省政府肯定,完成专项扶贫投入27亿元,579个特困村建设成效明显,1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安康市公安局被评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作风持续改进,更加注重落实,群众生活改善
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进位提等、奋勇争先,大力倡导“说了算、定了干”,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和落实,强化目标责任指挥棒的作用,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组织33个部门对255件重点任务和民生实事向群众公开承诺,跟踪督办,问责问效,增强了担当意识,促进了工作落实。集中整治“四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完成公务用车、办公用房清理整顿,临时机构精简49%,“三公”经费下降38%。开展“小金库”、招投标、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专项治理,工作作风持续好转。
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用于民生的“真金白银”描绘出百姓生活新图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出行难”、“看病难”问题,强力推进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市区联动、部门帮扶,投资近10亿元的“五校北迁”和12所学校改扩建进展顺利;全面完成公共交通体制改革任务,13条公交线路全部收回,更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18辆、出租车130辆。集中精力解决中心城市18类50个难点问题,围绕“突出核心、提升江南、重心北移”实施了一批重点市政项目,完成市政投资37亿元,一桥加固、龙舟文化园、江滩公园、供销车站和安运司搬迁、东坝防洪、滨江大道三期、永安门和重点地段交通组织等建成,城东大桥、静宁市场、殡仪馆搬迁等加快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技术评估,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启动。同时加快“一县一产业”及月河川道城镇带、石紫岚沿江(线)生态经济带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率达到42.3%。
窗外,正是寒冬,但不断升腾的美好向往,却让人暖意融融。新常态下的新亮点,见证着安康市委、市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怀,让人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相信在新的一年,我们必将收获更多温暖。
责任编辑:雪花 审核:岐山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25.01.2015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