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民生“头等大事”优先办好办实
就业是人民群众取得劳动收入、享受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2014年,安康市坚持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稳步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取得新辉煌。
受省考核办委托、由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对安康市政府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安康市采取措施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满意度为83.17%,“两代一委”满意度达到100%。
摆正“优先位置”——“民生十大实事”之首
2014年初,安康市政府把与群众紧密相关的十件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通过《安康日报》、安康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实行“挂牌督办”,每月通报进度,全程跟踪问效。促进就业工作位列“民生十大实事”第一位。
“力争全年完成免费技能培训2.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万人……”。这庄严的承诺,是全市人社系统彰显民生情怀的强大动力,但面对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交织并存的严峻形势,他们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承诺能否全面兑现,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取决于责任部门的执行力。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市人社系统凝心聚力、克难奋进,通过完善政策拉动就业,积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强化培训稳定就业,积极优化服务保障就业……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汇总全市全年就业数据,人社系统干部职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2014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9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61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1万人,创经济收入78.6亿元”。所有指标全部超额完成任务,部分指标还位居全省前列,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圆满的“民生答卷”。
办好“头等大事”——“四份红头文件”出台
扩大、稳定就业乃民生之“头等大事”,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2014年“四份红头文件”的出台实施,为安康市就业创业工作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2014年3月,安康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扶持政策、组织领导等,并从投入力度、主体培育、培训服务、责任考核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把推进创业、促进就业的具体责任分解落实到33个市级部门和10个县区政府,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
2014年5月,安康市政府市长徐启方、常务副市长王安利及市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赴省人社厅,就安康市人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座谈,提出了需要省级层面支持的10个方面的问题。省人社厅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安排相关处室进行了认真研究,于5月23日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安康人社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在就业资金分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拨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型城市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10个方面给予我市倾力扶持。
2014年8月,安康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围绕落实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加强援助服务等方面提出22条具体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月16日,安康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座谈会,评选表彰各类创业典型30名。
通过积极争取,安康市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创业型城市。2014年11月,安康市政府办公室再次制定印发《关于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意见》这一引领创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将全市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六大体系、十二项目标任务、二十二类建设内容和六十五个考核要素,标志着安康市全民创业工作提质升速、步入“快车道”,对于催生市场主体、提升发展活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在各级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大力精简文件会议的大背景下,针对就业创业这一单项工作密集出台文件、召开大规模高规格会议,要义非凡。
坚持“量质并举”——就业民生工程做大做实
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够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产生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各级人社部门积极主动为创业者开展创业孵化、创业实训、项目跟踪、小额贷款、专家指导、开业办证等“一站式”服务,着力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市政府研究决定,用土地置换方式在高新区数字创业中心建设8000M2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园,目前正在装修,即将投入使用。重点建设的高新区创业孵化基地一期已建成30000M2、已入园企业10余家。同时,建立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园16个,创建认定创业示范社区30个。全年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5亿元,直接扶持创业4931人,带动16893人就业,市小额信贷办荣获“2014年度中国银行协会微型创业奖提名奖”。
高校毕业生是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各级人社部门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精神上多鼓励、政策上多倾斜、项目上多支持、服务上多给便利,采取“机关事业招录、组织企业招聘、大学生见习储备、基层项目实施、公益岗位过渡、技能培训提升”等六个一齐上的办法,全年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4381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就业2658人、企业招聘就业1425人、基层服务项目就业96人、灵活就业157人,组织高校毕业生见习1463人次,应届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到91%。组织成立市大学生创业协会,在《安康日报》开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问答、“大学生创业者之歌”专栏,宣传报道大学生创业典型50名,申报推荐全省第四届大学生创业明星6名,平利县大学生李伟回乡创业事迹引起《人民日报》关注并进行了深入报道。
为了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从“拼体力谋生”向“靠技能致富”转变,能有一个好“薪情”,各级坚持把劳动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就业的重要抓手,整合人社、扶贫、民政、教育、农业等部门的技能培训项目和资源,安康市政府统一组织招投标确定市本级定点技能培训机构,采取错时授课和全程监督措施提高培训实效,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476人,创业培训6564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20698人,鉴定合格率77%以上。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就业,各级人社部门不仅仅满足于劳动者有事情干、有岗位呆、有报酬拿,同时想方设法让他们干得舒心、呆得称心、拿得开心。深入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活动,就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完善落实配套政策措施,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87397人。加大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力度,全面推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用工备案、职工带薪年休假、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指导线等制度,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报备职工带薪年休假计划单位1640家,新增劳动用工备案企业312家,签订有效集体劳动合同209份,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59%。
为了不断增强劳动者在劳资博弈中的权利保障,健全完善了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联席会议、工资保证金、专项报告、行业监管、不定期检查和工资一卡通、支付公示、恶意欠薪通报等制度,重要节假日期间,将农民工讨薪要情每日向市委市政府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报告,安康市政府、市人社局领导在政府大门口和信访大厅轮流值班,接待处理农民工讨薪问题。深入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检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年开展劳动监察执法2954次,累计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4911万元,为劳动者追发拖欠工资7993万元。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推进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06起,涉案金额3163万元,时效期内结案率达99.8%。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