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在陕西商洛调研 学习我国扶贫工作经验

06.04.2016  14:47

3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学员和商洛市政府官员进行座谈,来自非洲国家的学员向官员提问。(王壮飞 摄)

3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带领该校“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学员来到商洛,调研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扶贫开发工作。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北师大的“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招收来自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外国学员,他们大多在本国政府部门工作或从事国际商贸活动,在华学习时间为期一年。

本次前来商洛调研的37名学员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21个发展中国家。

在23日上午举行的商洛市政府和学员们的座谈交流会上,商洛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汪盛林介绍了商洛市的扶贫工作情况。

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县,商洛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综合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能力建设、金融扶贫、社会帮扶等等。

汪盛林介绍到,截止到2015年底,全是共识别贫困村701个,贫困户16.19万户49.02万人,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分类帮扶机制。

23日中午,胡必亮院长带着外国学员参观了商州区杨峪河镇谢塬社区(原王涧村)社区中心,了解了该村的历史变迁、风俗习惯及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对商洛扶贫工作的了解,“发展中国家硕士项目”学员之一,来自非洲西部国家加纳的教育部官员Maame Afua Quansah对中国日报社记者表示,中国政府在扶贫方面有非常成熟的计划,从高层的中央政策规划,到县一级单位具体的实施办法都有,并且能够严格地按照这个计划一步步去做,是非常值得加纳去学习的。

我会把这些经验和我体会带回我的国家,我们缺少一个这样的清晰的扶贫计划。我们国家的扶贫工作依靠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公益力量来推进,而这远远不及中国这样的政策层面推进来的高效,”她说。

Maame Afua Quansah的老师,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先生是商洛的老朋友,据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他第一次来到商州区杨峪河镇王涧村调研,回去后曾以王涧村为例,发表作品《中国村落的制度变迁与权力分配》,讨论农村制度变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他还多次来到这里调研。

商洛的扶贫开发工作做得比较好。这些学员都是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国家现在的发展和商洛的发展比较接近,希望他们来到商洛调研后有所启发,学到中国在改革开放、快速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他们回国在各自国家的建设中起到作用,”胡必亮说道。(记者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