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取消GDP考核 官员自嘲:不给学生排名了

23.06.2015  11:13

  困惑像梅雨季里山区的云雾,在丽水官员的头顶缭绕。上级没有考核GDP,但经济下行趋势超了预期,“指挥棒”也不知往哪儿挥了。

  当地一位官员自嘲,“学校不让老师给小学生成绩排名了,老师就把每个学生的成绩随机排列,贴出来,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

  2014年,浙江省政府宣布不对丽水考核GDP和工业增加值。2015年初,浙江全省26个欠发达县松绑GDP总量考核。据有关媒体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至少70个市、县取消GDP考核。

  然而今年二季度起,随着所在市县的GDP排名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或者财税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增长投资未达到预期目标,全国的基层经济官员、乡镇干部,开始面临艰难的选择:

  是保持不唯GDP的定力,还是投入稳投资、拉项目、拼工业的行列?

   新政绩观

  乡政府终于要对支柱产业下手了。

  家在丽水市青田县祯埠乡的李大军(化名)东拼西凑几百万买地,把厂子搬到临近的开发区。周边近百家休闲椅厂,搬得进去的,“估计两只手就能数完”;没钱搬的,要么转产,要么关停。

  祯埠乡一度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休闲椅生产加工基地,单个产业几乎“塞满”全乡的工业总产值。为了保护生态,乡政府决定逐步实现“工业园区以外基本无工业、工业园区内基本无非生态企业”。

  丽水市一名厅局级官员说,幸好没有考核,才能把前些年一直下不了决心整治的高耗能、高污染、低小散产业,都下决心淘汰掉。

  毗邻青田的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了发展养生养老产业,在工业还没做大时,就掀起工业综合整治。“去年全县工业增加值也就40多亿。全县30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不锈钢管、阀门厂关停后,影响到工业产值10个亿。”景宁县常务副县长潘伟告诉经济观察报。

  丽水市委办考核办主任朱国群告诉经济观察报,2014年,在浙江省政府宣布不对丽水考核GDP和工业增加值之后,丽水市将200分的考核总分,细分为“生态保护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民生幸福指数”三大类。

  GDP增长率成为“绿色发展指数”项下一个三级指标,在主城区莲都区的考核中只占3分,在青田、缙云“生态经济区”中占4分。其他6个县属“生态保护区”,索性不考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4年,丽水市委把这确定为全市唯一的战略指导思想。随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意见》提出,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在此前后,福建省取消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的GDP考核,贵州对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不再进行GDP考核。

  丽水市一位曾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献策的卸任官员说,像丽水这样的欠发达地区,GDP在全省贡献度很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占全省不到3%,如果花了“”(如土地指标、国开行贷款)搞工业,没办成什么事,还搞烂了资源环境,还不如老老守住“绿水青山”。

  丽水市数据显示,2014年,该市共挤出“黑色”工业产值132亿元,占全市GDP的2.5%。丽水出台了产业负面清单,提出限制类27项、禁止类33项,一批油性合成革、蓄电池、轮胎项目被拒之门外……

   增速“底线

  10年前,沈世山就任丽水市庆元县常务副县长时,要“保增长”“稳投资”;10年后,作为丽水市经信委主任,在2014年工业增加值下滑到个位数后,他又苦劝那些县领导,继续保持发展生态经济的定力。

  这让丽水区县干部金芸感到为难:“上面觉得也就是关几个小厂子,利税就几百万,就业就几千人,但对小县城来说是个大数字。”今年一季度,全区县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三成。

  经济下行压力超过预期,丽水市干部越来越不淡定。一季度,丽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出现了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首次负增长。

  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降至7.0%,创六年来新低。6月1日起,国务院派出11个督查组,在全国多地开展实地督查,首要内容即是“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

  浙江省省长李强则强调把工作重点放在工业上,全力推动经济稳走向好。丽水市长黄志平跟着布置:要辩证把握生态良好“第一底线”与“发展底线”,发展一刻都不能放松。

  丽水市政府知情人士透露,二季度,省里不止一名处级官员到丽水督查、调研,“稳增长”“抓工业”是其中主题,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技改等三个指标则进入了上级部门督查范围内。

  工业增加值,恰恰是省里此前宣布取消考核的指标。

  更让基层官员不安的,是省直相关部门在各个地市之间进行工业增加值排名,而组织部门又把这一排名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依据。论工业,论开发区,丽水不可避免地成全省倒数。“排在最后一位,不只面子挂不住,有可能还影响干部升迁”。

  5月起,丽水各级干部开始从《丽水日报》读到了一阵政策“吹风”:“不考核GDP不等于不注重GDP,不考核工业总产值也不等于不注重工业发展。

  “所谓‘不唯GDP’,只是取消了GDP单个综合指标考核,对一、二、三产的考核指标,则被分散。”浙江省湖州市一名官员说,该市曾在2003年成为全国首个取消GDP的地级市,但随着全国媒体大幅报道,市委书记杨仁争受到时任浙江省领导的批评。杨仁争不得不找到周边智囊,最后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提法变成“不唯GDP”。

  不止浙江。在福建省政府检查组指出“稳增长的任务非常繁重”之后,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要求全市把“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作为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宁德市柘荣县,此前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被取消GDP考核。由于GDP增速在全市倒数第一(4.0%),财税收入成为柘荣县的硬指标,招商引资也成为重中之重。“‘唯GDP论’虽然从未写进官方文件,但它隐藏在领导讲话里,散落在各个考核文件中。”曾任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的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亭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地方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中央意图,就会出现GDP考核回潮,以开发区排名、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考核取代GDP考核。上面领导一会儿让生态优先,一会儿搞工业排名“末位淘汰”,摇摆不定,下面的干部只能留一手,不会完全执行新的考核体系。

   GDP“继任者

  本月,广西也加入了“取消GDP考核”大军。

  6月8日,广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取消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凌云、乐业等8个县(自治县)的GDP考核,其余25个贫困县降低GDP考核比重。

  广西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姚华告诉经济观察报,如果没有财税体制改革提供支撑,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考核方案改革是很难推进的。他分析说,即便取消或弱化了GDP考核,如果上级财政无法弥补资金缺口,“工资都发不出去了,县长讲话都没人听了”。

  2014年,丽水市景宁县城大气PM2.5值24小时浓度均值已维持在70微克/立方米以下,按上级要求,这个指标在2020年再降到50。

  “没钱搞生态啊!”景宁县发改局副局长周奇斐说,去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只有4个亿。

  周奇斐透露,趁着浙江省长李强来景宁考察,县领导向李强汇报财政激励补助的新考核方案,将一般性转移支付改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得到李强“高度肯定”。在这个方案里,“为了争取省里支持,我们自我加压,生态指标执行得好,省财政给钱;执行得不好,省财政扣钱”。

  在景宁这样的经济薄弱县,发展工业成为确保经济自主性的唯一选择。2014年,全县可用资金约22亿元,其中省财政转移支付及各项补助预计就有约13亿元。上述景宁官员说,县财政主要靠省里拨钱,省财政从杭嘉湖地区多收点钱;哪天杭嘉湖不给钱了,一点办法都没有。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在刘亭看来,如果没有GDP这个综合性核算体系加以衡量,中国就无法被视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30年来,GDP作为经济表征、决策参考的原始功能,在中国却演变成地方政府奋斗目标,从而导致地方官员说假话、做假账,亟须制定

  一个更科学的指标体系。

  实际上,丽水官员们,比刘亭更期待一个新的综合性经济指标的诞生。按照各地统计公报,2014年,丽水市地区生产总值1051亿元,同比增长7%;省会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01.16亿元,同比增长8.2%—更小的体量,更慢的增速,在GDP的语境下,丽水永远不可能“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