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体校:“体教结合”缘何取得双丰收?

07.09.2015  13:49

近年来,宝鸡市体育运动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运动成绩,该校学生代表国家参加了奥运会、亚运 会、全运会,都取得不菲的的成绩。尤其是在去年省第十五届运动上取得了金牌数200枚、参赛总分7589.5分的历史最好成绩,之后向省体育局各项目管理 中心输送了82名优秀体育苗子;今年6月,宝鸡市体育运动学校32名参加高考,截至目前30人已被各大院校录取。由此,该校也被认作全省“体教结合”的一个新标杆。

尝试体教结合新模式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学体育的孩子学习差,文化素养低,所以很多家长不愿孩子当运动员。”宝鸡体校校长冯召林坦言。

2007年以前,宝鸡市体校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学生文化课成绩退步明显,校风差,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反响一度很差,直接导致学校生源匮乏,当年的在校人数仅有130余人。

改革教育方式,迫在眉睫。“同样是取得金牌的两名运动员,学习好与素养高的发展远远优于另一个。”冯召林告诉记者,德智体全面发展、平衡学训矛盾是宝鸡市体校必须遵从的发展原则,而改革首先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扭转校园风气。

从2008年开始,宝鸡市体校出台了精神文明周评比计划。每周对班级和训练队进行教学、训练、 宿舍、食堂、卫生区五方面的综合考评,对学生交作业情况、出勤率、宿舍卫生、文明用餐等多项表现进行打分,每周一全校大会上进行成绩公布。成绩最差的班级 和训练队要在一周内迅速整改,若第二周仍“蝉联”倒数第一,就要扣除教师和教练的部分绩效工资。

转方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普及并不是放弃后备人才的培养,扭转学生偏向发展,营造齐抓共管的局面。只有“塔基”夯扎实了,才能有更多的尖子冒出来。

科学安排训读破难题

如何不让训练影响文化课学习,是“体教结合”的另外一道“难题”。

宝鸡市体校为了能保证学生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采取上午读书,下午训练,周六不休息,学习期 间分段训练,休假期间集中训练,大赛前夕重点训练,考试前夕减轻训练。要求教练员杜绝“以训带学”、“重训轻学”的做法,改变只管运动训练不管文化学习, 只讲运动成绩不讲文化成绩的“文武”脱节现象,要求文化课教师关爱文化成绩差的运动员,适当为他们重点补课,教练员和文化课老师之间要经常保持沟通,互通 信息,形成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齐抓共管的格局。

后备人才倍出

体教结合这种模式应该是一条科学而又实在的出路,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体育特长生‘鱼和熊掌’兼 得。”校长冯召林认为,把运动队放到宝鸡体校那天起,就肩负着这样一个使命:给予体育特长生以与普通生同等的教育机会,让体育后备人才既在体育运动项目上 出成绩,又在文化上达到合格;教育对体育的支持力度加大了,体育对教育的服务也加强了,最重要的不是出多少尖子运动员,而是提高整个学校青少年的体质和文 化素质。在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中,举重队的张欢、竞走队的周洁、拳击队的雷蕾和中长跑队的石鑫媚,共有20名学生分别被 陕西 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 石油大学等院校录取,再次刷新了宝鸡体校的文化课历史成绩。

据记者了解,2009年至今,宝鸡体校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奥林匹克高水平竞走、女子 链球、举重、赛艇单项训练基地,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并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不过,给予他们更大信心的是另外一组数字:短 短几年时间,共向省直各训练单位输送优秀运动员205名,目前有王峥、郭帅、伍冠华等5人入选国家队,穆川、陈婧等4人入选国青队。先后有300余名优秀 运动员考入高校深造,学校中考成绩连续六年大幅提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2010年起,宝鸡市体育运动学校参加省赛团体总分一直位居全 省第一,为推动宝鸡乃至陕西省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受到国家调研组赞扬

今年4月,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率领国家调研组,利用2015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世界游泳锦标赛选拔赛间隙,来到宝鸡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宝鸡体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高度赞扬宝鸡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做法。

调研组认为,宝鸡体校根据“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条件和实施细则,构建了合理、 有效的教学体系,先进、创新的“体教结合、资源共享”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案,办学理念清晰,指导思想明确,校容校貌、训练设施及育人观、训练、文 化课教学等各项工作都走在陕西省乃至西部各省前列,尤其在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上有一套可行的办法,值得推广和学习。 (记者 毛毛 通讯员 刘为深 崔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