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市立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历时五年取得明显成效。该市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有四个特点:
一是起步早 。早在2011年7月,该市首期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市、县同时启动,首批城四区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向5个山区县共派出优秀骨干教师和校长108人,各县区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派出交流教师530人,参与学校160多所,交流期限两年。2013年9月,该市启动第二期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市级组建团队20个,99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县级交流人数为740名。2014-2015学年,全市1672名教师、129名校长轮岗交流,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的13.37%;2015-2016学年,全市交流轮岗教师1239名,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的18.45%,均超额完成交流任务。
二是政策实 。2014年3月,该市先后出台四个文件,对校长教师交流从范围、层次、形式、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宝鸡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重点规范交流对象、年限、方向、结果运用等;《宝鸡市市级教师团队双向交流工作指导意见》、《宝鸡市团队交流教师考核程序细则》对交流学校、团队、教师的职责任务、管理考核做出规定;《宝鸡市推进名校孵化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县区义务教育段教师校长交流在名校孵化体系内运行,为校长教师交流搭建了管理平台。四个文件互为支撑,相互补充,把教师校长交流落到实处。
三是形式活 。该市教师校长交流以团队为主、多种形式并存,有双向团队交流、单向团队交流、单边个体交流、“大学区”或孵化片区内部交流、“多校对一校”集中帮扶探索式交流、城区学校派出优秀教师托管边远山区教学点、幼儿园等。2014年该市组建交流团队151个,其中市级20个、交流教师99名,县区131个、交流教师534名;新招聘教师425人,安排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406人。2013年,该市教师校长双向交流工作情况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介绍。
四是管理严 。该市各县区在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评定高一级职称时,必须具有农村学校任教1年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的经历”政策规定,该市各县区均出台了交流教师管理考核细则,在分配教师绩效工资时重点向农村、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和一线教师倾斜,并出台了相应补贴政策。该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城四区及市教育局直属单位跨县区交流教师每年补助1500元,第一、二期共发放补贴30多万元。(文/杨爱魁 上官青云)
(责任编辑:黄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