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财政局五大举措支持稳增长促发展

16.12.2015  18:24

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严峻挑战,宝鸡市财政收入增速持续较低。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全市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决策部署,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宝鸡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落实减税让利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财税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尽快落实好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覆盖面,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标准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提高到30万元以内,落实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继续清理涉企收费,截止目前,为小微企业减免税收924万元,安排扶持资金52.08万元;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增值税改革,为“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28户纳税人,安排财政扶持资金467.69万元;将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免税年限由5年恢复为2年;对产值超过10亿元的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安排财政扶持资金11630万元,税收减免3346万元;设立1000万元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支持70余户小微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安排800万元,支持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搭建创业载体。通过落实一系列减税让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

二是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督促市级各部门全面加快项目支出的同时,加大结余结转资金清理盘活力度,年内盘活资金70.87亿元。优化投资结构,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产业,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PPP项目库,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大支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夜间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市级财政安排400万元,全面启动电子商务工作,支持“百镇千企万人”电商创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6大重点工作实施,补助300万元,支持渭滨区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力挺发展互联网+产业;安排1075万元,确定八大夜间经济示范点,支持实施名吃城街村、特色烧烤广场等32个建设项目;安排旅游专项经费2320万元,积极支持宝鸡旅游名市建设。

三是综合施策缓释债务风险和融资压力。拟定《宝鸡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细则》,以规范“借、用、还”行为为主线,从操作层面对债务的申报、审核、偿还各个过程做出规范要求。今年,将地方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转为余额管理,对今年到期还本部分40亿元债券进行置换,申请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10.9亿元,腾出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创新资金投入方式,联合发改委起草《宝鸡市加快推进PPP项目实施意见》,健全完善PPP模式推广应用的规章制度,积极开展项目示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建立PPP项目库,已收集入库项目203个,涉及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四大领域。目前,经过筛选,我市率先在全省向社会推出34个PPP示范试点项目,26家企业表达了对多个项目的合作意向,共完成PPP项目框架协议签订7项,合同签订5项,总投资49亿。

四是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稳增长。今年1-10月,宝鸡市民生类支出达到174.1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84.8%,全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拨付就业扶持资金,积极筹集小额担保基金,撬动金融机构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万众创业促就业;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改进惠民“一卡通”发放方式,及时足额兑付各项惠民补贴;做好“低保”“五保”等社会弱势群体补贴发放的扩面提标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五是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为稳增长提供财税支撑。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牵头制定并经市政府审定出台《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预算编制、执行、公开等各个环节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节约更多资金用于稳增长、保民生支出。配合中省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功能、推进依法治税,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促进结构优化的职能作用,遏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低效益的“三高一资一低”型产业,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及高技术、高附加值创新性产业,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陕西艺术幼儿园新学期伊始全员开展内控培训
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工作安排,财政厅
旬邑县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
为完整地反映我县政府资产、负债、收支等财务状况,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