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安徽:产业脱贫主打“特色”牌

03.06.2016  17:52

  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路子,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贫困地区的农业特色资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安徽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促进农业增效,贫困人口增收。

  铜陵市枞阳县雨坛乡的新塘村,周围的村民们正在2000亩的白茶种植基地中忙碌着,今年这个种植基地的面积在不断的扩大,再过一段时间,对面山头的林场也将进行土地流转,拉动周围的农民增收、致富。

  贫困农民王文学家今年就有4亩山林流转进入白茶种植基地,以前他家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只有不到1000块钱,全年4000块钱几乎是他家的全部收入来源。在省里特色种养行业扶贫工程的支持下,这个村引入了一家大型茶叶种植企业,于是,村里的扶贫工作队也开始说服老王,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加入这家企业。现在老王的年平均收入超过1万元,是原先的两倍多。

  铜陵市枞阳县雨坛乡新塘村村民王文学介绍说:“土地成功流转了,把我们的收入提高了,我们家庭生活搞好了。”同村的村民胡梅芳也对记者说:“现在越来越好了。

  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安徽省专门出台配套文件,大力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聚焦全省70个县市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利用农业特色资源,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发展粮食生产、蔬菜生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茶叶、水果、中药材、林业、旅游等专业村,促进农业增效、贫困人口增收。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表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要发展产业,要促进就业。

  位于皖南大山深处黄山市黄山区的新华乡是当地远近有名的落后乡镇,这两年,当地政府启动产业扶贫项目开发,广泛流转贫困户的荒坡地,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让他们种植产量高、品质好的雷笋,现在,特色雷笋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0000亩。

  游客吴璇对记者说:“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采摘的乐趣,也可以品尝到新鲜的笋子,这种一系列的生态游,丰富了我们的旅游体验。

  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乡长汪延勇介绍:“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的收入。

  发展产业、促进就业,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就有了后劲,安徽省正在通过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创新实施扶持政策,鼓励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落到实处,到2018年,全省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村至少有一项特色种养业,到2020年,每个从事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将达到本县市区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