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传部重点剧目 秦腔文献剧《易俗社》开排
经过三年多的精心筹备,昨日,西安秦腔剧院2016年全力打造的大型秦腔文献剧《易俗社》举行了开排仪式。它预示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秦腔界第一部用“虚构融合”的人物,表达易俗社真实历史细节的大剧,正式拉开了走上舞台、与观众见面的帷幕。预计今年3月与广大观众见面。
难度太大导演曾拒绝邀请
《易俗社》是省委宣传部、西安市委宣传部2016年的重点剧目。西安秦腔剧院总经理雍涛介绍,2013年,易俗社百年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大量史料的整理,萌发了以易俗社往事为基本原型,将先贤所创造的辉煌业绩通过一个剧本来展示,表现这一典型文化单位的历史和民族担当的念头。本剧特邀国家一级编剧刘桂成编写剧本,著名戏剧导演卢昂亲自担纲导演,主演是易俗社社长、第二十四届梅花奖得主惠敏莉。
卢昂曾导演过《柳河湾的新娘》、《秦腔》两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但他昨日告诉记者,刚开始接到邀请时,自己拒绝了。因为“太难了,时间跨度太长、题材过于宏大,让人无从下手。“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抗美援朝这些重大历史题材易俗社都有参与,面对这个百年剧社的先贤人物和厚重历史,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每一个都能写一本大戏,但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故事。”
人物“融合”叙述历史往事
后来卢昂找到一个角度,借鉴西方文献剧的叙事体方法,通过剧中人物关震易的幕间讲述,将女主人公林梦云30多年追随易俗社,最终成为秦腔界中第一位女演员的动人故事,和易俗社的重要历史事件两条线完美结合,加上认真遴选的海报、易俗社社规、历史报纸等资料的多媒体展示,讲述了从易俗社成立到解放初期37年的历史,将易俗人在历史中的铁骨与坚守、奉献与担当的豪迈情怀表现出来。
剧本修改了十余次,昨天终于可以开排。卢昂说,故事主人公虽是虚构,但都有人物原型,旁白和事件都是有据可循。剧中人物经历是将易俗社的几个重要历史人物“融合而成”,名字也从真实人物中各取一个字组成。比如剧中社长高玉轩结合了高培支、孙仁玉、李同轩三位老社长的名字,男旦刘天俗名字则从王天民、刘箴俗而来,这样创作的目的就是希望观众关注戏,不要对号入座。
惠敏莉在剧中担任女主角林梦云,她的名字也是从孟遏云而来。她告诉记者,整部剧暂定两个小时,目前舞美设计已成形。记者夏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