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条家训涵养万家 渭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培育

15.09.2016  15:37
核心提示: 家是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只有家风正才能民风淳,民风淳才能社风清,社风清了则国家富强。

“家是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只有家风正才能民风淳,民风淳才能社风清,社风清了则国家富强。 

如何正家风,更好地涵养全市人民的道德价值观?2015年底,渭南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于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了“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从“小”培育,用家风家训这一自古沿用、传承发扬的优良载体,规范人们言行、淳化社会风气。 

自此,“家训”这一老百姓喜闻乐见、喜闻乐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式培育践行方式,就如永不停歇的春风般,滋润着秦东大地,洗涤、净化着每个渭南人的心灵。

厅堂立家训 心中守家训 

9月14日上午,蒲城县桥陵镇赵山村委会门口热闹非凡,80名户主排起长龙,领取镇党委给自家装裱的“新家训”。“我是山东移民,听父辈说以前老家就挂着家训,后来逃难过来家里穷,一直口口相教。从今天起‘家训’又将一直挂在厅里,时刻告诫家人以理服人、以礼待人。”双手捧着“新”家训,村民赵立操着一口山东口音,欣喜地告诉记者。 

同时,赵山村100多户人家门前饱含唐风唐韵的诗画、书法家训,也让人在走进该村的同时,感悟家规家训的内涵,提升自我。 

“多读书远观古今可以免忧”,在华州区莲花寺镇西马村郭军旗家客厅的显眼位置,悬挂着这样一则纸张泛黄却引人反思的家训。郭军旗告诉记者,这则家训是他们家传承下来的宝物,在过去艰苦的日子里,受家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坚信只有让孩子们多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也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子女们如今都学业有成在外工作,连3岁的小孙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也酷爱读书,今年县上“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开展时,政府免费为他家重新装裱,让家长的希冀以家规家训的形式永远流传下去。 

其实,不止是在赵山村和西马村,如今的渭南市各县、镇办、部门都在先前征集储备的好家训基础上,利用宣传专栏、村居文化墙、公园广场、课堂讲座、家中厅堂等“人面子”处,用匾额、屏幅、册页、图片、书画、展板、电子屏等不拘一格的形式,对好家训家规和家风故事进行展示,让群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提升自身的道德价值观。

家中有家训 企业有行规 

渭南家训“热”不退,缘于创新,活于共识,10个月的时间,“家训”不仅走进了群众的家中,也走进了渭南的企业、景区,成了企业待人处事的准则。 

走进蒲城县重泉古城景区,分布在高速引道、停车场旁和城内经营商铺等不同地方的数百条家训和名言警句。让游人在欣赏美景品味美食的同时,启迪思想,塑造心灵,培养心智,也体现了当前渭南人和谐、公正、友善的道德风尚和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弘扬。 

编排演唱、纪念品、纳凉晚会、书法家送墨宝……正是这一个个老百姓最贴心的“小”事,让优秀家规家训真正的“种”进渭南千家万户,根植到老百姓心田,潜移默化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报记者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