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暖气不热的N个理由 看看你家属于哪一种

18.11.2016  17:40

  11月15日,西安市集中供暖季拉开帷幕,大多数居民已享受到了暖气带来的冬日福利。但还有不少居民被暖气不热或者暖气渗水等问题困扰。

  暖气不热,不一定是供热系统的原因。

  华商报记者就西安市民遇到的典型问题采访行业专家。

  学会自查,遇到一些简单问题也许自己就能处理。

   问题一:整栋单元楼住户均反映暖气不热

  家住西安北郊的孙女士来电说:“15号当天,我们小区13号楼的两个单元都没有暖气,管道也是冰凉的,其他单元都可以正常供暖。

  分析:西安市永绿物业工程有限公司的钱经理表示,楼层过高或者该单元处于小区供暖的末端位置,可能会因为管道压力不够造成供暖不理想。有些小区供热管道直径较小或管道老化堵塞严重也可能造成不热。

  解决方法:整栋楼都不热的情况,就跟业主自家无关。需要联系物业或者热力公司对小区的管道进行检测维修。首先要先检查总阀门是否打开,正常情况总阀门应是打开状态,但也存在因疏忽将阀门关闭造成无法供热的情况。确认开暖后要对整栋楼进行排气工作,确保热循环正常运行。若是还无法达到理想温度,建议安装循环泵,提高热水循环以达到理想效果。

   问题二:邻居家里暖暖的,自己家里冰冰凉

  家住绿地国际生态城的雷女士反映自己家暖气管一直没有温度,但邻居却表示家里温度高达23℃。

  分析:日丰管西安公司总经理王利平表示,若是整栋楼其他住户可以正常使用暖气,唯独自己家的暖气管不热,业主需考虑两种情况,第一,管道内有气体;第二,过滤器堵塞或者地暖管道堵塞。第三,家里供暖阀门没有开到位。这两种情况会影响个体正常供暖,其他人不受影响。

  解决办法:以上三种情况若是业主自己无法操作,可联系物业人员或者专门的管道公司上门维修。

  首先打开暖气放气阀进行排气,直至放出热水,看是否能解决问题。若是暖气进水管有温度,而出水管冰凉,则要考虑过滤器是否堵塞。若过滤器堵塞,可用扳手打开过滤器,清洗内部的过滤网,然后正确安装后在看水循环是否正常。若还不能正常供暖,就是地暖管道堵塞,需要联系专业地暖管清洗单位进行专业清洗。

   问题三:新房第一年供暖,室内温度一直不高

  家住西郊的吴先生微信留言,自己去年底交房,今冬搬入新家。今年小区第一年供暖,这几天地暖一直不理想,家里温度在14℃左右。

  分析:地暖是安装在地下的一种采暖方式,温度上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很多人误将这一过程理解为地暖不热。永绿物业的钱经理表示:“新房屋本身有潮气,暖气升温较慢属于正常现象。其实,不止新入住的房子第一个供暖季不热,长时间无人居住的房屋供暖初期升温也比较慢。

  解决办法:供暖初期,加热时升温比较平缓,供水温度一般控制在比当时环境高出10℃左右,温度不应高于32℃。运行满48个小时候后,每隔24小时升温3℃,最后达到目标供热温度。因为现在正处于供暖初期,业主可持续观察,现处于调试阶段,12月初基本达到稳定。若温度一直停留在14℃,届时可联系物业上门检查。

   题四:检查暖气一切正常,但家里温度仍然较低

  家住汇通太古城的画女士说:“这两年,我们家温度总是比邻居家低5℃左右。一直不太热,物业上门检查地暖都没问题,不知什么原因造成的。

  分析:美度空间设计师冯宇表示,暖气不热有多种原因,除了管道堵塞、压力不够,还与装修施工以及业主选购家具的款式有关。若是装修时地面找平时水泥层太厚,就会导致地暖传热慢;木地板过厚,也会影响散热效果。有些业主会在地面上铺地毯或者购置的家具多为无腿家具(如,卧室使用落地床、定制衣柜,或者在有地暖的卧室做榻榻米等)都会影响地暖散热。地暖散热是自下而上,若地面覆盖物多,也影响散热效果。

  解决办法:尽可能不在地板上做固定装饰件或不安放面积较大的无腿家具,尽量不使用地毯。若是施工的原因造成的地暖升温慢,可以减少地板厚度,但这样损失较大。若温暖影响不大,就不必要做调整了。

   特别提醒>>>

  占暖气便宜? 这可使不得

  占便宜方式NO.1

  ——接点儿热水洗脸

  暖气来了,有些市民冬季会自行使用暖气片中的热水,用于洗澡洗脸。

  对此,市政部门表示,供热时为防止管道、阀门腐蚀锈化,保证供回水循环畅通,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化学药剂。因此,使用暖气片中的热水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引起供热管道中严重缺水,使供热管网系统压力失衡,影响其他居民正常采暖。所以,请市民千万不要自行放水来使用。

   占便宜方式NO.2

  ——挂几件东西烘干

  使用暖气片的家庭,有的人会随手将物品挂在散热器排气阀上烘干。

  散热器手动排气阀脆性大,如果在阀体上挂物品,极易压断阀体,造成跑水、漏水事故。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请各位朋友勿将物品随手挂在散热器排气阀上。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千朋茹 采写

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