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的传承:言传更要身教 弘扬核心价值观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国有国魂,家有家风。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今天的《传承家风校训 弘扬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认识两位优良家风的传承人。
记者:辛老师您好,我们是电视台的。
退休教师 辛向东:来来,快进。
在渭南大荔县,辛向东、武纯霞夫妇俩被当地人称作“大学生专业户”。他们俩都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三儿一女也先后都考上了大学,不过在辛向东看来,学习知识并不代表生活的全部。“勤俭节约,懂得感恩”应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在辛向东夫妻两的教导下,几个孩子从小就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下地干活,推拉肩挑,样样能行。
1987年,大儿子武华涛考上耶鲁大学博士后回家探亲,还没呆几天,辛向东就把他送到附近的李家庄烧窑烧砖。邻居们见了都很不解,辛向东却说,体验劳动生活,学会尊重劳动人民,没什么不好。如今,小儿子在县城工作,忙时儿媳妇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担子,隔三差五地给老人洗衣做饭,其乐融融。
退休教师 辛向东:从小我父亲就教育我,应该尊老孝老,我对老人毕恭毕敬,所以娃娃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辛向东儿媳妇 孙玲:我妈经常说身教胜于言传,让他孩子看,以后也像我们孝敬父母一样孝敬我们,孝敬他爷爷奶奶。
说起家风,咸阳市道北中学退休教师呼秀珍也有自己的理解:“要勤俭节约,要干一行爱一行,更要助人为乐。”
咸阳道北中学退休教师 呼秀珍:70年代那会,告诉孩子们吃饭要特别爱惜粮食,饭碗里不剩饭,桌子上不洒饭,一粒粮食一滴汗。
这些年,呼妈妈家先后有5人获得省部级劳模。大女儿郭巧刚成为一名户籍警察时,呼妈妈就叮咛女儿,“户籍工作政策性很强,不能办的事坚决不办,但要和和气气给别人讲清楚,千万不能怠慢来办户口的人。”在母亲的影响下,郭巧摸索创造出了一套户政窗口服务法,并在全省推广。
呼秀珍女儿 郭巧:我从她身上学到了一种吃苦的精神,敬业的精神和博爱的精神,这些精神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让呼秀珍欣慰的是,自己的行为也感染着孩子们。现在,上初二的外孙女也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经常利用节假日和妈妈一起去敬老院、困难家庭献爱心。
咸阳道北中学退休教师 呼秀珍:父母对儿女的爱可能有一千种甚至一万种,但是我想最终起作用的,应该是实际行动,或者是父母的表率,家产万贯也有挥霍一空的时候,唯有良好的家风,世代相传,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