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伴随着全运会一路前行
省男子飞碟选手万安涛正在训练。记者田涯摄
射击项目作为我省传统优势项目,已陪伴全运会走过了60年的历程,共取得了26.5枚金牌,射击选手多次打破全国及世界纪录,近200名运动员从全运会走向世界为国争光。在60年风雨兼程中,陕西射击项目如何保持着优势?4月15日,记者一行走进了修建于1960年的省射击场,寻找省射击队往日的荣光,见证射击队的现在与未来。
射击,从陕北一路走来
走进省射击中心训练馆,记者发现这里虽然经过了多次修缮,但依然能看出岁月留下的痕迹,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相片贴满了整面墙,他们用微笑向人们诉说着陕西射击项目的辉煌历史。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射击作为军事项目在陕甘宁边区发展壮大,边区的首个射击比赛在革命根据地延安举行。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我省举办了西北青少年射击夏令营,培养了步枪运动员420名。随后,又举办了多期射击业余教练员培训班。当初培养的运动员如“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人才辈出。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更是被陕西射击教练员、运动员当作人生的座右铭。
省步枪运动选手备战训练。记者毛毛摄
从第一届全运会到第十三届全运会,陕西射击运动员从未空手而归。首届全运会,陕西运动员俞世喜打破全国纪录;第二届全运会,陕西运动员更是两破全国纪录,取得2枚射击团体金牌;第三届和第四届全运会,陕西获得8枚射击金牌,其中,打破小口径步枪3×40卧射世界纪录、平手枪世界纪录,超团体手枪世界纪录;第六届全运会,李朝阳在男子小口径自选步枪60发卧射比赛中平世界纪录,在决赛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第十二届全运会,连续取得了两届奥运会冠军的郭文珺,在本届全运会上又获金牌,创造了一个不朽传奇。在全运会历史上,陕西获得射击射箭金牌达26.5枚。
60年来,陕西射击运动员不仅在全运会上风光无限,同时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奥运会赛场上从未缺少陕西射击运动员拼搏的身影。而射击世界锦标赛、射击世界杯赛、亚运会等国际大赛,陕西运动员取得冠军、创造新纪录一度成为常态。因此,陕西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省委省政府及省体育局的表彰。陕西省射击队也被大家称为“冠军的摇篮”。
一切为了十四运会
为在家门口举办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我省160多名射击一线教练员、运动员与时间赛跑,只争朝夕。记者在省射击训练场看到,许多运动员凝神静气向目标瞄准,“祖国至上、崇尚科学、以苦为乐、敢争第一”的陕西竞技体育价值观标语格外醒目。
省射箭队运动员在训练。记者田涯摄
在25米靶场,省男子手枪队正在进行速射训练。记者了解到,该队每人每天平均射击达300次,每人全年累计消耗子弹近10万发。全队5名运动员均具备了全国前8名的水平。
男子步枪训练场,教练秦国富正全神贯注地盯着2名队员的射击动作。秦教练表示,男子步枪主要围绕重点运动员进行备战训练,其中在国家队的刘宇坤正在主攻男子50米步枪三姿和10米气步枪项目。
“从飞碟升空到击中目标不到2秒时间,所以需要在千万次的训练中形成肌肉记忆,最终将训练状态转化为比赛成绩。”在飞碟训练场,获得两届男子飞碟双向全国系列赛冠军的万安涛向记者介绍说,他在陕西射击场已训练了20个年头,经历了运动生涯的低谷与巅峰,但无论如何,他会坚持练下去,尤其是对明年的全运会充满了期待。
在射箭训练场,一大群运动员正在练长跑,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运动衣。“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体能大纲,男子射箭项目的体能测试有3000米跑步、引体向上和深蹲。”省男子射箭队主教练王刚表示,明年的十四运会对参赛选手很可能会多一项体能测试。
力争在家门口多拿金牌
已有60年历程的省射击场,将在十四运会开幕前完成其使命。省射击、射箭队不久将会搬迁至西安市长安区常宁生态体育训练基地。那里是我省为举办十四运会射击射箭比赛而建设的集训练和比赛为一体的场馆。
省男子手枪队正在备战训练。记者毛毛摄
想到将要离开陪伴陕西射击射箭项目发展、见证了无数射击射箭运动员成长并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省射击场,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文辉感慨地说:“虽然我们将会搬到更先进的训练比赛基地,但我们不会丢掉一代代陕西射击人的优良传统及拼搏精神,将始终坚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和不断攀登高峰的精气神。我们会珍惜省上给予的厚爱,力争在家门口多拿金牌,为陕西增光添彩。”
目前,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备战十四运会队伍已形成由国家队女子气手枪项目选手王倩、男子步枪项目选手刘宇坤组成的重点夺金团队,由女子飞碟项目选手史红艳、男子飞碟项目选手万安涛、女子步枪项目选手朱思童组成的有望冲金团队。
“我省射击项目,继郭文珺、武柳希之后,队伍现在基本完成了新老交替。经过十三运会的磨砺,逐渐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争取在明年的全运会上拿到金牌,实现‘参赛出彩’目标,不负三秦父老的厚望。”省体育局副局长邹军说。(记者毛毛)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