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将打造各具特色的秦创原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25.04.2023  10:43

  4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军介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记者从会上获悉,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两年来,逐步由势转能,取得了阶段性实实在在的成效。

  综合创新水平指数全国第9

  我省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综合创新水平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分列全国第7、第9、第4位,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超过40%,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超过30%,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和9.8%。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主引擎,实现了创新资源聚集、创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政策模式、研发模式、催化模式、服务模式、人才模式、示范模式发生了深刻升级变革,进一步重塑科创体系、蝶变科创生态,推动全省创新驱动由势向能加快迈进。

  “一站式”政策兑现惠及企业1600余家

  “两年来,我们积极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创新、政策集成和政策兑现,政策红利加速释放落地。”王军介绍,秦创原建设的“施工图”更加清晰,政策覆盖面不断扩大,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探索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科学家+工程师”校企协同创新、“校招共用”引才用才、研发投入增量奖补、跨区域“飞地”孵化等新模式新机制。先后集成发布和修订70条和新45条总窗口政策包。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开设5大类18个服务窗口,整合链接省市区三级20多项业务,提供“一站式”政策兑现,推行“免申即享”,累计服务企业超过1.6万家,兑现奖补6.77亿元,惠及企业1600余家。

   陕西26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梳理2600多项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清单,组建17个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部署实施12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15个企业联合专项和118个“卡脖子”补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推广项目,面向全国发布55个“揭榜挂帅”课题,在光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原创性成果。26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数量居全国第4位。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2069件,是2020年的1.5倍。

   西安成为全国第4个“双中心

  以龙头企业、重点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为依托,布局建设18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23个新型研发机构、34个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69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新型研发平台和10个中试基地。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中国—中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相继获批。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4个“双中心”。

  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深入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科技型企业数量体量质量大幅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59万家、1.22万家,是2020年的1.98倍、1.97倍,新增“小升规”企业1500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8家、瞪羚企业432家,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达14家,居西部前列。

  2022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国第6位

  王军说,我省紧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大力推广“三项改革”,着力解除束缚科研人员的“细绳子”,让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迈向“大市场”。在全省75所高校院所成功推广,3.8万项成果实现单列管理,3449项成果实施转化,组建232个成果转化企业,184名科技人员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53个项目利用横向结余经费出资成立公司,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得到极大缓解。

  2022年举办“三项改革路演26场,路演项目119个,44个项目成立法人实体,32个项目在总窗口转化;带动全省举办路演活动242场,路演项目2353个,实现融资超过18亿元。两年来,组织高校成果路演、校企对接等1600余场次,促成校企合作项目7万余个,转让专利技术2500余项,高校科研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800余家。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增幅超过30%,2022年达到3053.5亿元,是2020年的1.74倍,居全国第6位,西安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

  秦创原“三支队伍”总量同比增长628.42%

  我省人才模式全面升级,“第一资源”潜能加速释放。“三支队伍”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创新校企长效合作支持机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5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促进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跨区域协同创新。组建800余名高校科技经纪人队伍,支持科研项目团队设立723名科转专员。秦创原“三支队伍”总量达到4742个,同比增长628.42%。

  探索“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新模式,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351名,其中海外人才占比近四成。实施创新人才攀登行动,完善人才梯次培养机制,新认定近500名中青年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青年科技新星和100余个创新团队。

  在省科技奖中设立“创新驱动秦创原奖”,表彰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企业家。在22家单位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各具特色的秦创原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王军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好秦创原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作用。以西安“双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构建凸显陕西优势的实验室体系和具有陕西特色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好秦创原在优化提升我省科技创新生态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秦创原工作站,推动服务“入校下乡”,努力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可及的市场环境、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好秦创原在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大对空天动力、氢能与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的创新资源投入,助推未来产业抢滩占先。

  充分发挥好秦创原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高新区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秦创原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支持建设一批“三器”平台、“飞地”孵化器、协同创新基地等,积极构建“一总多区多平台”发展格局,推进全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王嘉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