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 沉船为何才扶正

05.06.2015  12:05

  距离长江客船沉没已72个小时,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着。据通报,今晚,随时可能开始船体扶正。那么,为何此时开始扶正,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现场又进行了哪些救援工作?人民日报客户端为您梳理解答。

  ●现场已经开展了哪些救援工作?

  

  65岁老人朱红美被潜水员成功救上岸。

  沉船事件发生后,船身整体倾覆,倒扣江中,事发水域水流湍急,再加上当地天气风雨交加,江水泥沙浑浊,诸多不利因素给救援带来极大困难。

  在重型救援装备到达之前,现场指挥部确定的救援方案是以潜水员下水摸排为主,同时沿江进行搜索。来自海军三大舰队和海军工程大学、广州军区的200余名潜水员先通过敲击寻找水下被困者,同时救援人员通过钻孔等方式向船舱内注入压缩空气或氧气。

  连日来,数百名潜水员日夜不停加紧搜索,逐层逐间搜寻,每搜寻过一个房间都要系上红绳标记,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能找到生还者的机会。

  随着大型救援装备到达,救援现场初步制定了两个后续救援方案:一个是切割开舱搜寻,以最大限度搜寻幸存者,也便于潜水员进入展开救援;另一个是利用打捞船,将客船的船首和船尾拎起扶正。

  同时,交通运输部发言人徐成光表示,搜寻范围扩至沉船水域下游220公里,截至6月3日,现场投入131艘船艇,各方救助力量达到近2000人,不少当地渔船自发加入到搜寻工作中。

  ●为何没在第一时间选择切割?

  

  3日晚,救援人员对船体进行切割。

  3日晚21:37,多名氧割工人开始切割开舱工作,他们在倒扣江面的船底切割一个约一平方米的长方形,探查生命迹象。对此,有疑问提出既然切割有助于救人,为何不在第一时间进行切割工作?

  对此,专家指出,船倒扣过来之后是一个浮体,如果不进行相关固定的话,立即切割会产生压差,甚至使这个船沉覆,前面所做的工作就前功尽弃。

  根据现场的实时情况,进行切割前,需要用500吨打捞船吊起沉船一头,保证它的稳定性,从而顺利实施整个切割工作。所以,进行切割需要专家经过研判,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展开,并不是说过了48个小时后才想到切割。

  此外,在这段时间内,专家和相关人士调取了沉船设计结构图,对包括船的整个构造、年限等等情况进行翔实的研究,最终确定出三个可供切割区域——空气舱、污水井、首空舱,因为这三处氧气比较集中,生还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潜水员下去救援的难度也会相对减轻一些。

  ●为何今晚进行船体扶正?

  

  4日晚,救援人员将对沉船进行扶正。

  根据前方指挥部会议决定,今晚将实施沉船扶正。

  截至今晚九点半,救援已持续72小时。按照国际惯例,把72小时作为生命的标准线,在此之前要千方百计确定有无生命;如果72小时到了,确定没有生命,再把船翻过来,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在现场指挥救援的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总经理王志刚表示,开孔是探测生命的最后一招,如果直接扶正,会对船体内部可能存在的气舱造成影响,或导致气体泄漏,特别是对可能幸存的受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水下检测中心主任林汉介绍,下一步打捞沉船的程序是,先用稳船钢丝将船固定,然后将船扳正,恢复正常状态,之后再使用塔吊打捞出水。

  之所以此时采用船舶整体扳正起浮方案,是为了能够尽快地全方位对所有舱室进行排查,有利于在最短时间搜寻失踪人员,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尊严。整体扶正打捞作业符合行业专业做法和国际惯例,技术较为成熟。根据专业计算和评估,目前沉船现场船舶的起吊能力已经能够满足扳正和起浮作业的需求,从全国抽调的潜水、打捞、救助、船体、船舶修造等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将提供技术支持保障。

  目前,潜水员仍在不停下水搜救。(综合自人民日报、央视、环球时报、湖北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