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水回灌不再成为咸阳开发地热资源“绊脚石”
咸阳砂岩地热尾水回灌试验研讨会现场
新华网陕西频道3月17日电(记者史梦)17日,“咸阳砂岩地热尾水回灌试验观摩暨专家研讨会”在陕西咸阳市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咸阳市国土资源局、咸阳市地热办、以及来自西安、宝鸡、杨凌、沣西新城等四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对中石化绿源公司地热尾水回灌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表示赞许。
作为国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军企业和中国石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尖兵,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究砂岩地热尾水回灌问题,在陕西咸阳、山东商河、乐陵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咸阳WH2井回灌率达到100%,为破解关中盆地砂岩热储回灌世界性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于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地热水的大量集中开采会因其埋藏深度大、补偿缓慢、再生速度不快而使热田地热水水位下降形成地面沉降和人为意义上的资源“匮乏”。为解决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避免环境污染,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回灌。
据了解,1969年,美国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尾水回灌项目。而最早在中低温砂岩热储中开展地热尾水回灌工作的是法国巴黎盆地,但都未能有效解决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的难题。我国最早的地热回灌始于1982年在北京城区地热田东南部进行的回灌试验,之后天津、西安等地也相继进行了地热尾水回灌试验,总体效果均不佳。
咸阳砂岩地热尾水回灌试验现场观摩
此次绿源公司研发试验的咸阳WH2回灌井,针对地热尾水中所含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对应设置粗效、中效、精效三个主要的粒度等级进行有效过滤。设置的水泵变频、阀门开度调节功能,使整个系统可根据地热回灌需求和实际运行工况变化实现自动调节,保证地热回灌系统运行平稳。
中国科学院地热资源研究中心教授庞忠和表示,绿源公司WH2回灌井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科学手段实现了地热尾水在砂岩热储内从“不能灌”到“能灌”,意义重大。“砂岩热储回灌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能够连续在两个采暖季保持100%的回灌率在国内地热开发领域就是一个重大突破。”陕西省政协委员、长安大学教授马致远告诉记者。
咸阳市地处我国地热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的关中盆地,但由于关中盆地属地压型沉积断陷盆地,深部热储地压高,孔隙率低,回灌难,严重制约深层地热水的可持续开采利用。此次砂岩地热尾水回灌试验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将有效解决地热尾水回灌问题,对咸阳市今后开发利用地热资源起到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