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写在第25个全国土地日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卫华
在夏收的喜悦中,我们迎来了第25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一主题再次聚焦“节约”与“集约”,再次突出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对于在新形势下坚守耕地红线、保障“三个陕西”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时代意义。
“粮为政首,地为粮本”,粮食安全根基在耕地。我国人均耕地约1.5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优质耕地与城市建设范围高度叠加,工业化、城镇化对粮食生产“挤出效应”日益突出。长期以来,尤其是我们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投入,土地城镇化远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与农村、生活与生产、农业与建设之间的空间需求矛盾日益凸显,土地利用粗放导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日益严峻。如不把节约集约的思想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继续无度、无序扩张,必将进一步挤压粮食生产空间、生态安全空间,给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带来更加严峻挑战。
现实告诉我们,节约集约用地是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方式的唯一选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经济发展转型、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政策引导,强化经济调节,促进理念树立,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面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一)全局谋划、因地制宜,科学做好国土空间优化布局。一是进一步健全用途管制制度,抓紧划定耕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非农建设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坚决避开基本农田。二是不断优化工业用地布局,走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工业化路径。三是推动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轴,加大沿线城市建设力度,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上向中小城市、县城和集镇倾斜,形成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区域城镇体系。四是保障生态建设用地,确定自然生态用地的指标控制量以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生态保护控制指标。
(二)坚守红线、提高单产,全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一是坚守耕地红线,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二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持续加大高标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整合各类用于土地整治的财政专项资金,并引导社会资本,集中力量搞好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土地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农业集约经营为取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贡献率。
(三)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切实把有限的新增用地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一是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使用方向,重点保障重大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项目。二是全面提高建设用地供应标准,制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业项目等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并将供地计量单位由公顷(或亩)调整为平方米。三是大力推广节地模式和技术,实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工业厂房,避免因工业企业生命周期等问题导致厂房闲置和资源浪费。四是促进城市建设立体化,向地上要容量、向地下要空间,向平面要集约,大力提高土地承载能力。
(四)盘活存量、优化结构,不断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一是加大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全面推广以税控地、以税节地,倒逼企业“腾笼换鸟”,逐渐淘汰用地量大、资源消耗多、产出效益少的产业。二是推动农村集体存量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效盘活现状集体建设用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三是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千方百计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杜绝晒地皮,坐等升值的炒作行为。
(五)简政放权、强化监管,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严格实行以招拍挂方式确定经营性用地使用者,推动建立以市为单位的土地出让统一网络平台,全面实行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线上线下双重监管。二是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全流程监管,加快建立覆盖土地开发利用全环节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三是充分激活土地二级市场,规范市场管理,简化交易审批,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是一条蕴含着人地和谐的智慧之路,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和理念根植于内心,外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为“三个陕西”建设,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田,尽到我们的义务,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