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13.01.2017  17:04

  近年来,山东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形成了层级分明、功能清晰、要素齐备、上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的园区体系及功能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纵向“顶天立地”、横向全省覆盖、虚实无缝衔接,实现了走在前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探索了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巩固了山东在全国农业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
      一、山东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园区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园区工作,作为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手段,已经连续7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十三五”期间将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加大推进力度,据悉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对农业科技园区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
      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山东实际,在指导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2016〕28号),明确提出要“构建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园区体系”,成为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重要指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管理办法》(鲁政办字〔2016〕148号),有力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步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在园区建设上舍得投入,省财政2015-2016年已投入1.2亿元,实现了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项目扶持的全覆盖,体现了普惠性,平衡了发展步调。建立了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协调机制,省编办、发改、住建、国土等部门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及管理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做法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及省直各部门的重视,值得提倡。
      二、构建起了层次分明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
      山东省现有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9个,数量居全国首位;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111个,构建起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高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高示范区四级联动、梯次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实现了全省涉农县(市、区)农业科技园区全覆盖。
      完整的体系建设,使得山东农业科技园区层级分明、功能清晰,园区间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规划了评估升级、梯次发展的路径:国家农高区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新兴产业培育、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省级农高区强化特色发展思路,在打造全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引擎、区域可持续发展增长极方面积极努力,为升级国家农高区做好准备。作为县域普惠制建设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各地因地制宜,突出区域优势,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成现代农业管理模式推广示范基地、科技脱贫重要抓手、现代职业农民培训有效载体、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的有力支撑。
      三、为加强新时期农业农村科技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
      在经济转型、稳速换挡的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工作重心下移,实施转调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为发展县域经济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县级基层科技局提高科技工作集成度、显示度提供了重要抓手。特别是在全国部分地区县级层面出现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弱化、功能退化、地位边缘化的情况下,山东县(市、区)科技局以强化园区建设为发力点,大力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做到了职能强化、机构独立、编制不减、有所作为,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了借鉴。
      四、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科技重大迫切需求,深化农业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新动能。强化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实施了“渤海粮仓”“精准农业”、“国家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农业大数据”等国家、省重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掌握了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渤海粮仓”工程示范区盐碱地种粮面积增加到100多万亩,基本建立了滨海盐碱地标准化作物种植技术体系;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实施的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STS)计划,吸引中科院17个院所主持研发、在山东落地转化了首批8个农业科技重点项目,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近100亿元,二期项目也已开始实施。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吸纳整合全国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争创建设盐碱地控制及利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并发挥登海玉米、希森马铃薯、金正大缓控释肥等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强化种源、机械化、物流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园区建设“寿光果菜品种权交易中心”等为代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机构,组织寿光、兰陵蔬菜科技博览会等展示活动,积极搭建农业科技成果孵化、转移转化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县域、农村承接农业高科技成果转移、加速产业转化的能力,促进了成果转移服务规范化、成果效益最大化。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在这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有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按照“一县一园一特色”思路,突出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相配套的科技服务,带动每个农业县(市、区)打造1-2个产业规模超10亿元的优势产业,提升了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和高新化水平。立足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源禀赋,发展差异化的、个性化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规模集聚和品牌效应,进而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园区联盟、产业联盟、质量联盟等,精心打造了潍坊寿光设施蔬菜、青烟威海洋生物、临沂生态化肥等为代表的全国驰名的优势产业集群。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率先示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完善农资电商、农产品定制与交易、农村物流、农技服务及农村普惠金融等全方位定制化服务,助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培育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文化与品牌创意产业,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滨州市(滨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中裕集团公司,打造了完整的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小麦经济循环产业链,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由单纯的小麦粉加工向农牧业生产、向精深加工综合发展的转变,实现了高效生态、绿色循环的“种养加”融合发展,去年销售收入达36亿元,利润率达到10%。
      六、突出政府引领、市场化运作,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山东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做到了制度现行、管理规范。省级农高区列入省级高新区建设序列,享受高新区相关的政策。荣成、莱芜、泰安农高区均建立了规范的管理机构,形成了完善的建设管理模式。园区规划完善、界限清晰,莱芜园区做法特色鲜明,实现了封闭运行、独立财政,有望成为全国学习的模式。大部分园区成立了企业化、专业化的园区运营机构。鼓励农业科技企业进入农业科技园区,推动集群化发展、链条式布局,实现了园区聚集企业、企业带动园区的良性循环,涌现了好当家、金正大、登海种业、希森马铃薯等全国知名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七、依托园区推进了创业服务和科技扶贫
      山东注重发挥农业科技园区作用,促进农业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报科技部备案建设的69个星创天地,多数依托园区和区内龙头企业,总数全国第一。实施独具山东特色的《“农科驿站”建设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科创新、农技推广、助力精准扶贫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全省建设一批扎根农村基层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构建面向“三农”的科技服务网络,创建“农科驿站”精准扶贫科技品牌,建立支持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依托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实施科技精准扶贫,因地、因业、因户、因人确定扶贫脱贫对策,开展对重点贫困村、贫困农户的定制化农业技术咨询指导、产业帮扶带动,提升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形成提高贫困农户造血功能、自我发展能力的长效扶贫机制。巨野县太平镇中邓楼村新建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娃娃菜、有机菜花等种植,仅今年7月份以来出产蔬菜20万公斤,用工2000余人次,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围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科技援藏、援疆、援青、井冈山精准扶贫等对口支援中,复制了山东依靠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对口帮扶精准可持续的模式做法,收到良好成效。
      八、加强产城、产镇、产村融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坚持农业高科技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按照产城一体化、产园一体化思路,因地制宜建设了龙口葡萄、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莓、福山大樱桃等一批集农业优质产业、农业观光旅游、乡土风味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小镇”;考察的荣成农高区建设了2万吨污水处理厂,启动了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5村并区改造工程,泰安农高区致力于打造泰城东部副中心,建设滨水田园卫星城。全省农业科技园区涌现出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小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示范。
      九、加强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山东加强园区国际科技合作,黄三角国家农高区正积极推进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以色列国家韦兹中心等科技合作,规划建设1000亩的中以农业科技生态城、中荷设施农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等进展顺利。德州(乐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希森集团培育的“希森6号”等功能性马铃薯品种完全替代了洋品种,而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已输出到哈萨克斯坦。
      十、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互联网+”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模式
      依托农业科技园区体系,省科技厅与云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借助投资方圣丰种业集团、联想集团的专业化运作和强大实力,倾力打造以实体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的云农业科技园,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信息、金融等先进生产要素。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在所有涉农县(市、区)建设云农业科技园121个、村级服务站点8600多个,服务网络新增注册用户12万个,共举办培训班21000场,累计培训农民70多万人次,近5万农民借助农业科技培训调整了种植结构,由大田种植调整为经济作物种植,形成了线下实体农业科技园区与线上云农业科技服务实时互动、有机衔接的良好格局。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