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山东村百年习俗:开吃饼卷鸡蛋 一直到清明

01.04.2015  20:10

    这烙饼的大妈不可小看,一般人是绝对不会烙的

    西部网讯(通讯员 冯长涛)“夹个鸡蛋,卷根葱,再洒点盐,好吃得很。”在阎良区关山镇新马村,60余岁的吕龙利,卷好一张张热乎乎的山东大饼,邀请大伙儿吃。就像关中过年要吃饺子一样,山东人有清明卷饼吃鸡蛋的习俗,这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明前几天前擀上上百张大饼,一直吃到清明这一天。3月31日,记者带你走进阎良城里的山东人,感受这大饼的热情。

    一大早,来到关山镇新马村新农组吕龙利家,不大的庭院里很是热闹,桌子、茶几一字排开,面粉一洒,围裙系好,

    几位大婶、大妈揉面的揉面、擀饼的擀饼、点水的点水……边干活边聊天,配合得相当默契,一旁的笼里已经有几十张烙好的山东大饼,满屋弥漫着大饼的香气。

    全村80余户都是山东人,1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来到阎良创业打拼,100多年后,新马村里的山东人幸福地在这里生活,每逢清明,全村都会好几家联合一起擀饼过清明。

    “全村家家户户都擀饼,这擀饼可是个技术活,一个人弄不了的。”记者仔细看了一下,一张饼从揉擀到烙熟至少需要6个人。第一个人揉好面团醒好面,第二个人把面团初擀成厚点的小饼,第二个人继续把小饼擀大,大妈们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最有技术含量的当属第三个擀饼人,薄如纸张的山东大饼如何“诞生”,就看这一环节啦。

    “哪有要求!哪有技术呀!擀得越薄就越好呗!”第三个擀饼大妈用一根锃亮的不锈钢管做擀面杖,三下五除二,片刻就把一个山东大饼擀好,挂在擀杖上交给下一位烙饼的大妈。

    “翻饼也是技术,不能烂,也不能糊。”蜂窝煤炉子上,一个凸形梅花状的厚“铁皮”算是烙饼工具,也不用抹油,大妈手拿竹饼撑,三翻两翻游刃有余,不一会儿热乎乎的大饼就新鲜出炉,“以前我们用麦秸笼火,人往大堆麦秸旁边一坐,一大把麦秸着完,这饼就要熟呢。

    大饼上笼,下一位大婶赶紧洒上少许淡盐水,保持大饼柔软,“来,赶紧尝一个,热乎乎的,可是劲道啦!

    摊开大饼,鸡蛋用饼压碎,卷上嫩葱,再配点其他小菜,主人告诉记者,不卷菜的山东大饼也好吃,不过太劲道会嚼得腮帮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