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学点之困:特岗教师不来 本村人打工也不代课

08.04.2015  16:55

图片来源:网络

    宁夏中部同心县山区一个叫马家套子的教学点上,偌大的校园里只有5名小学生,其中3个孩子三年级,两个一年级,他们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

    从1976年参加工作,回族教师马彦国一直在这个小学校里。他清楚地记得,学校人数最多的时候有180多名学生,8个老师,是一所完全小学。如今,只剩他一个老师守着仅有的5个学生。

    教了39年书,不记得带了多少学生,两年前,按照宁夏出台的政策,已有30年工龄,且离退休不足5年,马彦国可以提前休息。马彦国打了几次申请,都没被批准,学区主任李宗英给他的答复是“这里离不开你,你还得继续干着”。

    李宗英也是实在没办法,因为他知道,如果老马退休了,一时还真派不出老师,这个教学点面临着关门的危险。

     新人进不来,老人离不开

    一个老师,守着几名学生。在宁夏中南部山区,像马家套子小学一样的学校不在少数。

    18岁那年,农家子弟潘鸿科就在六盘山脚下的隆德县观庄乡姚套小学当起了代课教师,一当就是30年。1998年在进修学校学习后,他转成公办教师。

    潘鸿科因幼年患过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写字只能用左手,可大山里的孩子离不开他。

    “他走了,就没人来了。”对潘鸿科的工作,观庄学区主任李科很满意。因为在他看来,在乡村学校,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学水平,而是能沉下心来,安心教书。“这一点,潘老师比年轻人强多了。”他说。

    李科说的并不是客套话。这些年当学区主任,他见到的心浮气躁、不愿在乡村学校工作的年轻人太多了。“刚分下来的年轻人,派到教学点上去,待不上几天就走了,招呼都不打一声。

    李科觉得,相较于现在分配下来的高学历青年教师,像潘鸿科这样的老教师更让人放心,虽然他们可能知识更新不足,教学方法显得老旧。“当老师是良心活儿,只要爱娃娃,就能教好。”李科说。

    自担任学区主任以来,李科最大的烦恼就是手头教师不足,现有教师又难以优化配置。

    观庄学区有1200多名在校生,96名教师,其中10名教师是代课教师。按照编制管理办法,观庄学区的教师数是足够的,可由于地处山区,学区内分布有10个教学点,教学点学生人数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按照编制管理师生比,可能一个教师都分不过去,可实际上,一个教学点有几个班,就至少要安排几个教师。

    由于教学点多在偏远的村子里,不好统一管理,因此,李科只能把在编教师分配下去,代课教师则留在了中心小学,以便加强培训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