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率先在全省实施“一村一警”包联制

18.04.2015  10:34
 

      4月的旬邑蓝天如洗,张洪镇西头村新建的民居整齐划一,远远望去,家家户户门前栽植的玉兰花,簇簇绽放,阵阵香气,迎面扑来。一群不同寻常的“来客”,使这个原本宁静的西头村热闹起来。

  4月14日,咸阳市公安系统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一村一警”包联制,来自各县市区的300多名公安局长、民警代表走进西头村现场观摩学习。

  “一村一警”包抓联系制度,是以警务室为中心、包村民警为补充、村组干部为纽带、广大居民为基本防控单元的治安防控网络。

  从3月份开始,咸阳市在旬邑县公安局进行试点,旬邑从各机关科室、基层抽调187名民警进驻各行政村包村,按照交警沿交通线包联、刑警包案件高发村、国保民警包社情复杂村、治安民警进驻治安重点村的原则,由包村民警兼任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实现全县农村警力全覆盖。据悉,此模式系陕西省首例。

  观摩现场,给大家介绍经验的小伙皮肤黝黑,说话干净利落,他叫杨剑,是旬邑基层派出所民警,从3月下旬开始,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旬邑县原底社区西头村包村民警并兼任村党委会副书记。

  西头村距离县城有十多公里,群众去一趟县城很麻烦,要经过蜿蜒的山路,上了年纪的村民出趟门更是不方便。自开展“一村一警”民警包村制度后,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杨剑担任西头村民警以来,短短20多天,为5位村民办理了身份证,平时村民需要办事,他都热心帮助。

  “这项活动给年轻民警锻炼成长提供了实践平台,包村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和考验,我只有把辖区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从小事做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杨剑满怀信心。

  “以前乡亲见了民警心里害怕,现在包村民警在村里转转,与大伙聊聊,大伙心里就踏实了,我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多,人在地里干活,门户也放心。”西头村村民王新院说道。

  “这几年,咸阳市大力开展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布建了一批农村中心警务室,配备了专兼职民警。但警力有限、辐射面积大、民警力不从心的问题始终制约着工作开展。”泾阳县公安局政委穆海宁坦言,

  数字统计,咸阳市农业人口264万,占常住人口的53.4%,全市共有136个镇(办)1821个行政村。农村刑事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30%,农业人口犯罪占刑事作案成员的60%左右,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对全市社会治安有着重要影响。

  在全省首次实施“一村一警”包联制度模式,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

  市公安局局长韩渭云说:“实行‘一村一警’包联制度,就是要让机关民警抽出时间,下到村组,‘回到’老百姓中间,通过建立警务联系点、组建群防群治队伍、物建治安信息员等措施,了解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宣传法律知识、指导安全防范,有效降低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此模式在咸阳市启动实施后,全市将有2300多个民警,包抓1821个行政村。它不仅盘活有限的警力资源,把警力分布到广大农村,增强警务效能,调动了机关警力,使各警种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提升了广大民警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婉儿      审核: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