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多年来,健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形成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特色模式。
一是善用“文化钥匙”,注重浸润育人。 积极开展以“弘扬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打造“九思民族文化讲坛”,举办“‘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star擂台赛”,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月”,组织 “少数民族学生书画作品展”和“少数民族学生文学作品展”,创办民族团结教育刊物——《民齐》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为各民族青年学生搭建了展示风采、张扬青春的舞台,又使优秀民族文化走入学生,浸润心田,成为青年学生共同守望的民族精神家园。
二是善用“制度钥匙”,突出管理育人。 学校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管理的人性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突出管理育人,用好“制度钥匙”。制定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相关制度,明确要求,规范管理;构建“学生骨干—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委员会—辅导员—院部工作小组—职能部门—学校”的民族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学生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切实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
三是善用“服务钥匙”,彰显全员育人。 学校以服务为突破口,实现多方协同联动的全员育人,用好“服务钥匙”。采取分层次教学,实行小班授课,注重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利用入学教育、日常咨询和团体辅导,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多方募集社会捐款,拓宽资助渠道,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努力做到“应助尽助”;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帮扶,对双困毕业生进行重点推介,发放就业补助;建立清真餐厅,聘任少数民族厨师,严把食材质量,丰富饭菜品种,为学生提供优质生活服务。
四是善用“载体钥匙”,推进实践育人。 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奔赴革命延安,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教学,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党史,缅怀先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各民族师生在校园内种植56棵石榴树,取名为“民族团结石榴园”。通过植树活动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和关爱,共同营造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校园民族团结氛围,使在学校学习的各族青年学子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五是善用“媒体钥匙”,创新网络育人。 开通学校民族教育管理服务微信公众平台 —— “师大民族之声”,设置思想引领、政策解读和民族风采等栏目模块,通过选登优秀征文,推送励志人物,讲述感人故事,介绍民族文化等形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
(责任编辑:胡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