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官方承认133学生体检异常 校长发声回应
常州外国语学校以及马路对面的“化工污染地”(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4月18日,常州市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2008年的正射影像图。左边手指位置为现在常州外国语学校现在校址,右边手指位置为当时三座化工厂的位置。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4月19日,一名学生走过常州外国语学校大门。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新媒体专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秦华江 吴慧珺 张墨成)近日,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问题事件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学生体检结果为何会出现两个版本?学校选址建设的环评报告是否有瑕疵?本应开学前完成的污染地块修复为何延期?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学生体检结果为何出现两个版本?
有网友曝料,自2015年底以来,部分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近500名学生身体出现异常。
【家长担忧】“每天都很担心,女儿检查出了淋巴肿大。”一位秦姓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去年十二月,周边的原化工厂地块翻土修复,刺鼻味道越来越重,孩子出现嗜睡、头皮屑多等症状。2016年1月10日左右,他的女儿被检查出淋巴结肿大,一个多月后再次检查,有一侧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另外一半没变。
据学生家长给记者提供的一份有校领导签收于3月11日的“常州外国语学校七和八年级学生自发体检并自愿提供体检结果的汇总表”显示,641份样本中,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体检异常人数比例达76.9%。
【记者调查】记者调查了解到,从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之前开始,就陆续有家长对新校区的选址和周边的污染状况提出质疑。
另有学生家长还提出,待环境得到整治并经检测合格后再回迁,如果不能满足,则希望在春、秋学期暂停土壤修复,寒暑假可视情况施工,但必须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据悉,常州外国语学校因为教学水平高,是当地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记者18日在该校新校址看到,有学生在操场上活动,也有教师从校门走出。与学校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大片空地,就是曾经的三座化工厂厂址,面积大约有十多个足球场大小,从学校方向走到这片空地边,能闻到一阵虽然不大但很刺鼻的气味。现场有数台挖掘机停放,但没有作业。
【官方回应】虽然学生家长自发提供的报告令人震惊,但常州市政府提供的相关检测数据,却与学生家长提供的体检汇总表差别较大。据常州市卫计委组织成立医学专家组提出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2月间,该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检查结果正常的464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
常州市政府在回应中称,由于防护不当,2015年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给周边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
【网友提问】面对如此大相径庭的学生体检报告,网友直呼“看不懂”。网友“李小霏霏霏”则表示,现在不管是政府还是学校的原因,最当务之急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学校选址建设的环评报告是否有瑕疵?
【官方回应】作为建校依据的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是2012年3月31日,然而学校奠基施工的时间却是2011年8月21日。对此,常州市有关部门回应称,环评前先奠基与正式开建是两码事,具体开工时间为2013年10月,2015年7月份完成工程建设,此后学校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达标后,于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就地下水“污染物超标近10万倍”的质疑,常州市政府回应称,根据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早在2001年就严禁开采地下水,常外饮用水等生活用水均来源于市政供水系统,常外未开采过地下水。
【记者调查】记者梳理发现,常州方面曾多次回应称,学校所处地块地下水、污染物、空气等检测均合格。常州市政府称,2011年常隆(华达、常宇)公司搬迁后,当地环保部门及时组织对该地块场地环境调查,参照《荷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DIV,2009)》(目前国内无相关标准),该地块局部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中氯苯等特征污染物浓度超标。自2011年起,经过多次监测结果表明,常外校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没有受到常隆(华达、常宇)地块污染的影响。
对于有网友提出的“原化工企业是否存在大规模填埋危废?”的疑问,常州方面称,2015年11月,原化工厂地块现场共挖掘出30公斤填埋物,包括残破铁桶两个(其中一只内有少量黑褐色粘稠物)、小包除草剂(包装袋注明为“高渗异丙隆”)三包,未发现大量具有化学品特征物质的填埋痕迹。
【网友提问】网友对常州方面的回应似乎并不买账。网友默默的小茉说,“有化工厂员工证实地下埋了很多化学物质,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查。”
本应开学前完成的污染地块修复为何延期?
【官方回应】常州市政府承认,常外新址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随后12月底常隆地块修复散发异味,七、八年级于2016年1月12日停课、提前放寒假,九年级教学计划正常进行。
【记者调查】记者初步调查发现,当地相关部门对污染地块修复过程管理不善,可能是引发此次事件的要因之一。一边是原化工厂受污染地块,一边是刚入驻的学校,两者只有一路之隔。尽管该校选址建设前的环评报告警示:投入使用时要防范污染地块修复带来的影响。但学校选址建设和地块修复同步进行,相关部门对可能造成的污染没有足够重视;原本应在学校开学前完成的污染地块修复延期,但该校的搬迁计划没有进行调整,依然照常投入使用;在修复过程中,施工方未按规定封闭操作,却没人出面及时制止。
据了解,教育部、环保部目前对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环保部、江苏省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已启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机制,由国家督学牵头赴当地进行专项督导。
环保部将在调查结束后,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教育部表示,督导组将及时公布有关督查情况,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