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解读
今年上半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真履职、精准判断、定向调控,着力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重点领域各组数据,反映出国土资源系统全力服务稳增长、积极参与调结构、深化改革转职能、尽心尽力惠民生取得的扎实成效。
充分供地,为稳增长攒足后劲
上半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20.62万公顷,同比下降21.4%。其中,工矿仓储用地5.13万公顷,同比下降27.2%;房地产用地4.7万公顷,同比下降38.2%;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10.79万公顷,同比下降6.8%。从第二季度情况看,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环比增长17.4%,其中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较快,环比增长41.4%。
上半年,全国建设用地供应同比降幅逾两成,这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期叠加”的发展新常态密切相关,同时一些新特征也表明土地供应正适应、引领“新常态”。例如,从建设用地供应结构上看,利用存量建设用地12.45万公顷,占比达60.4%,比去年同期高出9.6个百分点,“稳总量、控增量、挖存量、挤流量”成为各地土地供应调控共识。从时序上看,第二季度供地环比增加,与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步调一致。从土地用途看,基础设施用地大力度先行投放,为稳投资进而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类来看,房地产用地整体下降较大,但从5月开始,随着一、二线城市楼市回暖,房地产供地局部呈增长趋势;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以消化库存为主,土地市场短期内难有起色。工矿仓储用地方面,由于产能过剩持续,用地需求下滑局面短期内也不会改变。在消费和出口增长乏力情况下,投资依然是稳增长的可靠手段,上半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审批集中通过,将在下半年发挥后劲,拉动有效投资,促进经济进一步企稳向好。
应当说,上半年建设用地供应“量精效更优”,这得益于国土资源部政策措施到位。一方面,加大力度,细化措施,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符合条件的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铁路、水利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研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国家统筹补充耕地,严格落实补充耕地承诺制等措施。另一方面,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积极参与调整结构,尽心尽力维护民生,优先安排社会民生建设用地,落实扶贫开发建设用地,对闲置土地处置不力的地方收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房地产供应明显偏多的市县可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用于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项目用途。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走势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对经济稳定增长带动效应加大,上半年通过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的项目在第三、四季度落地,下半年土地供应将会加大放量。
地价全面微升 市场企稳向好
第二季度末,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商业、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3574元/平方米、6655元/平方米、5359元/平方米和752元/平方米。四类用地价格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9%、0.9%、1%和0.8%,较上一季度分别上升0.37、0.32、0.48和0.2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2.9%、2.7%和3.4%,较上一季度分别回落0.24、0.28、0.27和0.2个百分点。
上半年,土地市场企稳向好,地价水平整体平稳。第一季度,综合、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回落,只有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微升;到第二季度,各用途地价环比增速全面微升,综合、商服、工业地价环比增速平稳,未超过1%;住宅地价增速超过1%,增速略高。
地价变化趋势反映了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影响地价的宏观因素主要是:今年以来,中央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经济新动能、助力企业减负等进行了系列部署,企业良性发展、稳增长、促就业效果逐步显现。自2014年11月以来,央行4次降息至4.85%,两次降准至18.5%,货币宽松态势有所强化,对降低各方融资成本、鼓励创新,消化房地产库存起到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具体来看,商服地价在传统商服业“互联网+”调整的背景下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工业用地需求虽受产能过剩影响,但由于工业出让最低价标准及征地补偿标准调整,部分地方工业地价上涨;中央和地方对房地产去库存化的政策力度不减,以明确导向触发市场自身调节机制,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5666万平方米,比4月末减少15万平方米,本轮房地产市场低迷以来待售面积首现减少,带动了土地市场信心提振;不过由于房地产区域分化程度加深,三线城市住宅地价环比增速幅度明显小于一、二线城市。
下半年,经济结构调整仍将持续,货币环境宽松预期的影响、系列提振经济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将有更多城市土地市场迎来转化期,地价整体趋于温和上行,城市间不论是供需博弈还是量价变动,都将有更为明显的分化趋势。
矿产资源市场化程度再上台阶
上半年,共出让探矿权461个,同比下降22.7%;出让价款7.06亿元,同比下降56.0%。出让采矿权1002个,同比增长19%;出让价款51.26亿元,同比增长208.6%。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的比例分别为41.9%和89.2%,占比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6和1.8个百分点,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我国矿业权有序投放,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进一步提高。回顾近几年,探矿权招拍挂出让方式的比重整体呈增加趋势,已从2010年的21%上升到2015年的4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受矿业经济不景气影响,2012年以来我国探矿权数量持续减少,探矿权出让速度有所减缓,这将进一步导致存量持续降低。上半年,我国矿产资源市场监测指数整体延续了近年来逐渐下行的格局,先行指数显示未来12个月内还会震荡下行;除部分基本金属价格上涨外,大宗矿产价格整体上处于下跌状态。受此次影响,2015年上半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有所下降。
但危中育机,国土资源部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为矿业权市场新动能的接续提供了更大空间。今年5月,国土资源部取消包括“探矿权、采矿权协议出让申请审批”、“矿业权设置方案审批或备案核准”、“矿业权价款评估备案核准”在内的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了采矿权申请注册资本准入要求,切实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这有利于减轻采矿权申请人经济负担,激发矿业市场活力,积极服务稳增长。
矿业权有序投放,提升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同时,国土资源部积极推进矿业权设置方案与矿产资源规划衔接,矿业权设置方案将与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中勘查开采规划区块内容合并,统一为“矿业权设置区划”,为矿业权科学规划、有序设置再添利好。
立足防大灾合力战汛情
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5238起,共造成109人死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2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地灾发生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有所减少,同比分别下降0.2%和20.4%,但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增长16%。全国共成功预报地灾253起,避免伤亡6620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27亿元。
上半年,国家防总多次强调,今年防汛形势极为特殊,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发展,可能导致各种极端天气多发重发,预报预警难度大,防范应对困难多。
非常之时需非常之策。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召开2015年全国汛期地灾防治工作视频会,研判地灾形势,全面部署防治工作。进入6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立足防大灾做好主汛期防灾减灾工作。6月25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对今年全国汛期地灾防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7~9月是我国地灾高发期,也是挽救受地灾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时期,尤其要认识到极端气象事件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灾的可能性很大。当前,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地灾防治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全力投入、直接抓,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灾造成的损失。例如,推进关口前移,深入地灾防治一线,及时排查隐患,加强与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协调,形成地灾防治合力;强化监测预警,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及时向隐患点责任人、监测人和危险区内群众发布预警信息,将新发现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广泛开展地灾防治宣传教育,增加临灾避险知识和意识;强化应急管理,加强应急值守,开展以受威胁群众为对象的实战演练,确保遇险时有序快速撤离。
此外,5月以来,南方洪涝灾害造成耕地受损严重。据国家防总统计,截至6月26日,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695千公顷。洪涝过后,如何尽快重建农田系统,恢复土地生态条件,国土资源部门应积极作为。
同时,地灾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远看应防患于未然,化被动为主动,多管齐下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源头管控,确保国土资源开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在保资源中谋发展、保权益。作者: 乔思伟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