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发布2015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省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各项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全省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与此同时,各市(区)积极适应新常态,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增收途径,按照“兜底补短”要求,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小幅上涨。
一、陕西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2015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61元(老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9元(老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8.4%。从各市情况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跟全省城乡居民收入趋势保持一致,均呈现出继续增长态势,但增速同比放缓。
农村居民方面,从绝对值来看,西安市和杨凌示范区率先突破一万五千元大关,继续领先于其他各市(区),达到人均15778元和15423元的较高水平。铜川、宝鸡、咸阳、延安和榆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均突破万元大关。增速方面来看,商洛市继续领先于其他各市,增速达9.9%,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方面,从绝对值来看,西安市和杨凌示范区齐头并进,迈上三万五千元台阶,领先于其他各市,达到人均39007元和38907元的较高水平。宝鸡、咸阳、延安和榆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迈上三万元台阶。增速方面来看,商洛市最高,增速达到8.8%,较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1、政策性增资依然是城镇居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是受到2015年全省各市(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补发增资和车补发放到位的有力带动,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实现持续增长。二是2015年各市(区)再次上调考核奖励标准,平均人均增加1千元左右,增长约15.0%。三是2015年年中,全省继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各市(区)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已经落实调整到位。
调查显示,咸阳市补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上调工资,人均增资200元/月,同时目标责任考核获得优秀单位的个人奖金由7000元提升到8000元;铜川市受最低工资调整影响,全市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人均月增资210元;延安市二类地区和三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1370元和1260元;西安市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综合考评奖金平均上调12.5%;渭南市级单位实行车辆改革,从2015年1月起市级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每月发放车补,带动居民津补贴收入增加。
2、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
一是各市(区)再次提高财政供养行政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津补贴标准,年内全面落实到位。二是全年节假日期间,各市(区)高度重视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及时拨付了各种群体的生活补贴资金,保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和改善。三是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继续提高。四是各市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医保范围进一步扩大,报销比例明显提高。五是随着物价持续上涨,人情往来礼金收入逐渐增加。
调查显示,延安市企业退休人员约4.6万人,养老金人均增加约200元,并于年内全部发放到位;汉中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05年起实现“十连涨”,年人均上调10%;安康市统一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费补助金、基础养老金梯次增长和长缴多得机制,在原有11个缴费档次的基础上增设了2000元的缴费档次,并提高了500元以上缴费档次的财政补助标准,缴费档次越高,缴费补贴越多;养老金标准上调后,咸阳市企业职工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水平达到2272元的较高水平。
3、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小幅增长
一是2015年我省各市(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节奏,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各类金融机构贷款额呈现平稳增长。二是2015年全国股市行情波动剧烈,城镇居民投资理财收益较小,财产性收入增速回落明显。三是各市(区)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创业的号召,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环节,大力扶持城镇居民经营投资活动,提高城镇居民从商积极性。四是春节、“五一”小长假、“十一”黄金周和元旦小长假期间,农家乐和自驾游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日常休闲的首选方式,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调查显示,咸阳市马嵬驿景区在2015年CCTV寻找中国最美乡村评选中荣获“中国最美乡村”称号,并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荣誉称号。“十一”节假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2亿元。泾阳龙泉山庄和茯茶小镇开园迎客,营业期间每天接待游客1.5万人以上,“十一”假日期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安康市自驾游、自助游成主流,其中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游客209.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五一”小长假共接待游客18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6亿元;宝鸡市工商系统落实简政放权政策,激发全民创业激情效果显著。宝鸡市2015年私营企业户数30174户,比2014年增加4314户,增长16.7%,个体工商户116170户,比2014年增加3317户,增长2.9%。
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1、务工需求明显减弱,工资性收入小幅增长
一是今年全省各市(区)务工需求明显减弱,务工工价呈现合理性回落。二是由于全国经济呈现总体疲软状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数逐渐增多,赋闲在家人数有所上升。三是受房地产影响,建筑类行业用务工机会逐渐减少,省内务工人数增长有限,劳动报酬小幅增加。
调查显示,渭南市大工平均每天150元左右,与上年持平。男小工平均日工资90元左右,女小工日工资70元左右,同比仅增加10元;咸阳市农民工大工150-200元/天,小工90-120元/天,与上年相比有小幅回落;西安市农村小工工价120元每天,与上年基本持平;宝鸡市大工工价140-170元/天,小工90-120元/天,同比仅上涨5%左右;安康市截止前三季度,全市期末在外从业的劳动力人数68.5万人,较上年下降0.1%;外出从业总收入86.0亿元,较上年仅增长3.5%。
2、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缓慢,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放缓
一方面,2015年全省各市(区)农副产品价格并没有随着物价上涨而一路走高,反而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今年陕北的红枣、关中的苹果、陕南的茶叶等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价格均比上年增长不多,甚至还有下降。同时粮油、畜牧、蔬菜、水果及经济作物的产量增长,但价格并未同步提高,导致部分农副产品出现滞销。另一方面,随着节假日消费市场和旅游市场发展繁荣,农民从事交通运输、餐饮服务以及批零贸易等产业所得现金收入保持了同步增长,带动了家庭经营收入的平稳增长。
调查显示,渭南市今年早熟苹果售价平均70#以上2.5—3.0元/斤,比去年低0.5元/斤左右。红提葡萄冷棚收购价格在4.2元/斤,比去年低0.8元/斤左右。露地红提葡萄2.0元/斤,与去年基本相同。冬枣售价10元/斤,网上销售25元/斤,与去年价格基本相同;咸阳市嘎啦平均价格3.0元/公斤,较去年下降1.1元/公斤。红富士价格4.6元/公斤,下降1.0元/公斤。同时调查数据显示,苹果生产成本却同比上涨8%。
3、政策福利逐渐向农村倾斜,转移和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2015年全省各市(区)进一步加强种良种补贴等农业补贴发放力度,提高标准,扩大范围。二是移民搬迁和灾后重建补贴款落实到位,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农村新农合、新农保等各项政策性补贴和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转移性收入持续增加。四是各市(区)都把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重点,不断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扎实推进土地集中经营、产业集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五是随着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农民出租房屋租金收入不断提高。
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几点建议
1、促就业增工资,政策引导机制要健全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夯实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拓展就业增长空间,大力开发公益性、服务性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控制和管理,努力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逐步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
2、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转移性收入稳步提高
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继续实行良种补贴等长期补贴政策外。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家庭保证力度,继续增加社保财政投入,增强居民未来生活可保障预期,逐步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
3、现代农业发展要提速,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要释放
让农民增收,需要广泛开辟农民增收的渠道,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4、农地流转制度要完善,确立收入增长新亮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流转的新论断,让土地流转成为破解农民增收难、农业发展慢、农村变化小“三农”难题的希望。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保障被流转土地农民利益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充分感受到既能当土地上的主人翁,又能尝到土地流转增收的甜头。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