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蓄势前行——2016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2016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陕西经济面临持续较大的下行压力,工业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低位徘徊。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时出台了工业稳增长促投资21条措施、降成本行动计划等一揽子政策,发展实体经济。借助政策之“东风”,下半年,全省供给侧改革成绩斐然,工业经济增速企稳回升,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向好。
一、工业经济效益稳中有进
1、经营规模稳步扩张
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97户,较2015年净增425户。其中,国有控股企业702户,净增28户,占规上工业净增量的6.6%。轻工业1855户,净增213户,占规上工业净增量的50.1%。
资产总计2815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全年资产扩张率9.9%,比2015年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18936.9亿元,同比增长5.6%;全年资产扩张率5.1%,比2015年下降0.8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合计12543.8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2015年上升3.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所有者权益7630.5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比2015年上升5个百分点。
非流动资产1822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增速比2015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非流动资产12978.2亿元,同比增长3.9%,与2015年基本持平。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平均用工人数153.4万人,同比下降0.9%。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2、收入螺旋式增长
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76.8亿元,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7.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升8.1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3.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9位。
分行业看,全省40个行业中,有33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81.2%)实现增长,25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66.7%)实现两位数增长,16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43.2%)增速高于年初,有31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80.1%)增速高于全国。
能源工业增速回稳。全年,能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29.5亿元,同比下降3.9%。四大行业增速呈“两升两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47.8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30.1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29.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收入1254.5亿元,同比增长1.4%,比去年同期上升5.9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4.2个百分点。两大行业拉动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收入1040.7亿元,同比下降19.8%,比去年同期回升8.4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486.5亿元,同比下降14.6%,比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非能源工业快速增长。2016年,非能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47.6亿元,同比增长13.5%。32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5.5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15.5%,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3.8%,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12%,比去年同期上升4.6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30.2%,比去年同期上升39.4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4%,比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5.2%,比去年同期回落12.6个百分点。以上七个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21.6亿元,拉动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6个百分点。
3、企业利润由降转增
今年以来,规上工业利润总额降幅逐月收窄,从9月份起由负转正,结束了2014年9月以来的负增长。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472.4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30.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公有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3.6亿元,同比下降5.6%,增速比年初收窄58.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9.3亿元,同比下降7%,比年初收窄62.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28.7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年初增长6.8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亿元,同比增长61.3%,比年初增长36.3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1204.7亿元,同比增长3.6%,比年初增长40.5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63.3亿元,同比增长44.3%,比年初下降17.6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采矿业利润同比继续下滑,降幅比年初收窄,制造业保持增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下降。全省工业40个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78.6%)同比增长,其中22个行业增速超过两位数;有15个行业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23.6%)增速高于年初;有23个行业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56.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能源工业利润降幅收窄。2016年,能源工业实现利润540亿元,同比下降7.3%,降幅分别比年初、上半年和三季度收窄65.4、56.1和30.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357.7亿元,同比增长98.8%,增速分别比年初增长和上半年上升143.9和114.6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61亿元,同比下降78.6%,分别比年初和上半年收窄37.1和21.3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由三季度的亏损转为盈利,实现利润总额33.6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87.7亿元,同比下降30.6%,降幅比年初扩大6.4个百分点。
非能源工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速度有所回落。2016年,非能源工业实现利润932.4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分别比年初、上半年和三季度回落26.7、10.4和11.3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73.3亿元,同比增长8.1%,分别比年初和上半年回落21和14.3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67.4亿元,同比增长7.7%,分别比年初和上半年回落24.5和8.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62.8亿元,同比增长44.7%,分别比年初和上半年回落146和31.8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65.7亿元,同比增长10.2%,比年初上升1.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1.8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5.2亿元,同比增长20.5%,比年初上升5.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3.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90.2亿元,同比增长21.9%,分别比年初和上半年回落428.1和26.3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6.1亿元,同比增长142.5%,比上半年回落48.3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11.4亿元,同比下降35.2%,降幅分别比年初和上半年扩大40.5和8.6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6.2亿元,同比下降25.5%,分别比年初和上半年扩大89.1和1.9个百分点。
4、企业亏损明显好转
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亏损企业856户,同比下降8.1%。亏损面15.6%,比去年同期收窄3.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6.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144.6亿元,下降19.8%,比去年同期下降59.7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达24.8%,比去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下降11和4.6个百分点;亏损额92.9亿元,占规上工业64.2%,同比下降20.8%,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上半年下降71.4和63.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企业亏损73.3亿元,下降24.8%,比上半年收窄21.7个百分点。
从主要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共10个行业亏损面超过20%。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两个行业超过半数以上企业亏损,亏损面分别达57.1%和50.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的亏损额增长超过100%。
从企业看,亏损过亿元的企业户数25家,比去年同期减少6户。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凯越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5户企业亏损较大。25户企业亏损额共计78.83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的54.5%。
5、税金总额降幅收窄
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税金总额同比下降7.4%,比上半年收窄2.1个百分点,比三季度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同比下降14.1%,降幅比上半年下降4.7个百分点,比三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同比下降0.7%,增速比上半年收窄8.9个百分点,比三季度收窄7.2个百分点。
从税源企业的构成特点看,大中型国有控股企业依然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大中型国有控股企业完税总额占全部规上工业的82%,同比下降9.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9个百分点,下拉税金总额增速9.2个百分点。受产量和价格因素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两大行业下降较大,两大行业税金总额合计同比下降26.4%,降幅比上半年扩大1.9个百分点。
二、 “ 供给侧改 ” 助推经济效益改善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全省规上工业经济发展效果显现。
1、“调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全省工业经济增长动力加速转换。非能源工业快速发展,高技术等新兴支柱产业优势突出。
2016年,全省能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9%,下拉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3个百分点;利润同比下降7.3%,下拉全省利润总额增速7.3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3.5%,拉动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1个百分点;利润同比上升21%,拉动全省利润总额增长12个百分点。
其中,原材料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315.8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利润总额275.6亿元,同比增长66.8%。消费品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45.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总额331.4亿元,同比增长6.6%。装备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75.7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利润总额264.8亿元,同比增长34.8%。
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446户,比去年年底净增51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02.18亿元,增长29.3%,高于全省21.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75亿元,增长56.7%,高于全省47.9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4.7个百分点。完成税金总额58.4亿元,同比增长16.1%,高于全省23.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79.17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89元,低于全省2.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0.9%,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五大高科技行业蓬勃发展。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00%,分别比去年同期高106.9、101.2、83.3个百分点。
2、“降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随着全省《陕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的出台实施,企业单位成本下降,成本和收入的增长“剪刀差”在不断缩小,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提高。
全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开年逐月上升,5月达到全年的最高点,后期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逐渐下降,到年12月达到全年最低点。政策发力助推企业成本下降,效果显现。1-12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收入中的成本81.5元,比上半年下降1.47元。
从2015-2016两年内各月收入与成本的增长情况看,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均呈现上升增长趋势,但成本的增长始终快于收入。二者的平均增速差从去年年初的5个百分点缩小至1-12月的1个百分点。
伴随着成本的逐渐下降,企业的盈利水平逐渐上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由年初的4.9%一路上扬至1-12月的7.5%,比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上升1.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8.3%,比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
3、“去杠杆”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资产同比增长8.1%,负债增长6.7%,负债低于资产增速1.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4%,比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比1-11月下降0.5个百分点。“去杠杆”效应显现,资金面有所改善,资金压力有所减缓。两项资金占用下降,增长减缓。全年,全省规上工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两项资金同比增长4%,比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占流动资产比重为29.1%,占比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1%,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占用流动资产20.7%,占比比去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产成品同比增长3.9%,比去年同期回落12.7个百分点;占用流动资产8.4%,占比比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18.8天,比去年同期减少0.6天。
三、经济 “ 追赶超越 ” 还需一 “ 去 ” 一 “ 补 ”
1、产成品存货增加,“去库存”压力抬头
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存货1955.7亿元,同比增长4.6%,比去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上升7.8个百分点,比1-11月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产成品829.2亿元,同比增长3.9%,比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上升7.1个百分点,比1-11月上升3.8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开采辅助活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存货和产成品同比增速均呈两位数增长。25个行业存货环比增长,19个行业产成品环比增长。全省规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5.8%,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上半年提高0.4和0.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位居第26位,处于较低水平。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9.3天,比去年同期加快0.4天。产成品库存有所增加,库存压力重新抬头。
2、大企业增长缓慢,“补短板”亟需蓄势
2016年,全省大型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258.7亿元,占全省收入46.8%,同比增长3.6%,拉动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62.7亿元,占全省利润45%,同比增长1.8%,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利润增长0.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收入3921亿元,占全省收入19%,增长4.7%,拉动全省工业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74.6亿元,占全省利润25.4%,同比增长24%,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长1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收入6488.8亿元,占全省收入32.8%,增长16.8%,拉动全省工业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30.1亿元,占全省利润29.2%,增长18%,拉动全省利润增长4.9百分点。大企业在全省规模占比大,但增长乏力,对经济拉动不足,中小型企业成为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利润增长的中流砥柱。大型企业全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均低于中小微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速。
借鉴“木桶原理”,全省工业经济效益要实现稳步增长、追赶超越,需要及时弥补“短板”。不仅需要确保传统优势行业的大企业稳定增长,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小微企业成长,做大做强新经济市场主体。既要提高大企业的“速度”,也要积累新经济的“质量”,齐头并进蓄积工业经济发展的“动能”。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进程之中,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凸显。国内经济呈现稳中趋缓、稳中向好态势,结构持续优化。中央明确提出,今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7年,全省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跳起来摘桃子”,全力促进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奋力实现经济追赶超越。
一是统筹抓好工业稳增长优结构。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汽车、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生物医药等新支柱产业,促进中小企业梯队成长,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层次由中低端、传统型向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蓄积新动能优势。
二是全面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实。严格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节能减排,加快淘汰不达标煤矿,推动钢铁企业重组,关停整改无望的水泥企业,减少无效和低端的产品供给。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物流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新型商业模式和物资配送平台,拓宽销售聚道,鼓励以销定产,实行即时销售即时配送,提高产销率,减少商品库存。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和投贷联动试点,优化企业资产和融资结构,扩大股权投资规模,壮大产业基金规模,采用资本金注入、贴息、PPP等市场化方式放大财政效应,整合融资担保资源,降低企业负债率和银行不良贷款率,切实增强实体经济资金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规范清理各类涉企收费,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面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在省级权限范围内精简税费,调整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切实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为实体经济施惠让利,促进企业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