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校7人入选2015年度“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07.06.2016 21:58
本文来源: 教育厅
来源: www.snedu.gov.cn
西北大学张兴亮教授
【西北大学】 该校地质学系张兴亮、王震亮,经济管理学院任保平,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吴彪等4位教授入选2015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截至目前,该校共有15人获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张兴亮,男,1969年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美国斯密森研究院博士后。担任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副主席,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选举委员兼第三阶工作组组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Encyclopedia of Geobiology编委,Acta Geologica Sinica编委,Palaeoworld编委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早期生命演化和地球生物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在美国出版学术专著一部,编写交叉前沿学科《地球生物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部(英文)。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9年和2001年两次获奖,分别为第一、第二完成人)、中国侨界贡献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陕西青年科技奖。负责并主讲的《地球生物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此外还获得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陕西省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西北大学任保平教授
任保平,1968年生于陕西凤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 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新世纪三五人才,2013年当选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围绕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问题,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转摘40余篇。出版专著《以质量看待增长: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等10余部,主编、参编教材10余部。获得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商务部全国研究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欧盟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等10余项。
西北大学王震亮教授
王震亮教授,男,生于1966年4月,1987年、1990年、1993年分别获得西北大学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3年晋升教授职称,2005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2010年当选为省级教学名师,2012年被陕西省政府批准入选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二级教授)。“油气地质与勘探”省级教学团队主持人,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学术带头人之一,教育部创新团队“能源盆地油气地质”团队主要学术骨干。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2009年、2013年连续三届当选为油气运移学组副组长。陕西省石油学会理事。2005-2009年任全国地质工程硕士领域质量评估协作组副组长。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分别在科学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近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在内的科研、教学奖励10项。
西北大学吴彪教授
吴彪,男,1971年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海外杰出人才; 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陕西省化学会秘书长;中国晶体学会理事;西北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超分子阴离子化学和超分子催化。1998-2004年,在德国弗赖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日本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和美国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4-9月,中科院化学所,副研究员。2004年10月-2010年9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兰州大学兼职教授。2010年10月至今,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SCI论文110余篇。同时受邀参加国内、国际会议并做学术报告和特邀报告,并发表会议论文30余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杨柳,女,1970年10月出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陕西省首届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学术骨干。杨柳长期致力于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在节能建筑的气候营造方法及其设计参数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并陆续应用于国家、行业和地方等6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修编、编制。在工程实践方面,先后完成多项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工程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其中2项获得世界人居奖优秀奖;出版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节能建筑设计方法的理论专著《建筑气候学》,并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发表SCI、EI收录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3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并被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陕西科技大学黄剑锋教授
本文来源: 教育厅
07.06.2016 21:58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