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解读:2017年我省研发经费保持较快增长
——陕西省统计局首席数据师董清刚解读《2017年陕西省研发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省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陕西省研发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省统计局首席数据师董清刚对此进行了解读。
一、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较快增长
研发投入是反映创新发展的核心指标,是全面反映我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的重要统计监测内容。《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我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460.94亿元,比上年增加41.38亿元,增长9.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
按经费用途分,研发经费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其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体现了面向科学前沿的原始创新能力,统称为科学研究,其投入规模和水平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2017年,我省用于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为108.98亿元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占研发经费的比重为23.6%。其中,基础研究为2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研发经费的比重为5.4%;应用研究经费为8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占研发经费的比重为18.2%。
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
企业、政府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是我省研发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推进,多项激励企业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大大激发了企业投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
从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看,研发活跃度明显提升。2017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66家,其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1180家,比上年增加109家,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8.8%,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开展研发活动的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分别为137家和1043家,占研发企业的比重分别为11.6%和88.4%;其中中小型新增研发企业87家,占全部新增研发企业的79.8%,中小型企业逐渐成为企业研发的生力军。
从研发经费投入情况看,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连续多年提升。2017,我省各类企业研发经费23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分别比政府属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高1.3个和3.2个百分点。企业、政府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发经费分别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为51.3%、39.8%和8.2%,企业占比连续两年超过全社会研发经费的五成,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率为54.8%。重点服务业和建筑企业,是企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高新技术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力量。2017年,我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68家,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564家,比上年增长21.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9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对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的增长贡献率为56.7%。
四、地区间研发投入发展不平衡
从全社会研发经费和投入强度看,2017年,西安、宝鸡、渭南和汉中等4个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回落,尤其是渭南和汉中两市的研发经费分别较上年回落12.8%和10.2%,区域间研发投入发展不平衡。
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看,2017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依然较低,较上年回落了0.03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21个百分点。尤其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较高的西安、宝鸡、渭南、汉中等市均比上年明显回落,商洛和杨凌示范区也有小幅回落。
五、实现 “ 十三五 ” 规划目标形势不容乐观
2017年,我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0%,虽然保持全国第八位,但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上年回落了0.06个百分点,较全国低0.03个百分点,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2017年,虽然R&D经费的增速超过了公布的GDP增速(不变价)1.9个百分点,但却低于GDP的现价增速3个百分点。从研发经费规模看,R&D经费排名前6位且超过千亿元的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和上海,占全国的比重为59.1%,而我省研发经费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6%。从投入强度上看,我省与排名前两位的北京、上海也是相差甚远,与此同时,与我省紧紧追赶的安徽相比,其投入强度达到了2.09%,差距也在缩小,因此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奋起追赶超越,加倍努力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