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陕西省人均住房面积稳步增加

27.08.2019  08:3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房地产业成就瞩目。昨日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商品房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稳步增加,居住环境和质量逐年提升,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立了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昕 实习生 张诗茹)

  商品房建设规模逐步扩大

  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

  全省从开始实行住房市场化以来,商品房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完成投资从1994年18亿元增加到2018年3535亿元,增加196倍;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从1994年65万平方米和55万平方米增加到4119万平方米和3545万平方米,分别增加45倍和46倍,施工面积增加了43倍。为全省居民提供了商品房3.9亿平方米,住宅3.6亿平方米。2018年全省居民住房是商品房的占20.8%,城镇居民住房是商品房的占38.2%。

  房地产业投资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全省经济的拉动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房地产完成投资从1994年的18.1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535亿元,每年约以25%的速度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14%左右,房地产投资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全省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993亿元,分别占全省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1%和9.5%,与房地产建设生产、房地产开发紧密相关的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53亿元,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在全省GDP占比达到14.5%,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住房结构不断改善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是1981年的7倍

  人均住房面积快速增加。2018年,全省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是38.2平方米和41.5平方米,是1981年的7倍和4倍。

  住房结构逐年改观。新中国成立初期,居民住房为土坯草屋居为主,且多散布于后街小巷;60、70年代,居民用房由草房变瓦房、楼房,由土木结构转向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演变;80、90年代起,规模化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2000年以来,住房由多层向高层发展,小高层、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里高楼林立,郊区施工现场随处可见。2018年城镇居民居住钢筋混凝土和砖混材料建设的住宅占95.8%,竹草土坯仅占0.2%;二居室以上和单栋楼房和平房占所有居住样式的91.2%,一居室和筒子楼或连片平房占8.8%,城镇家庭住房结构不断改观。

  住宅品质明显增强

  从刚性需求开始向改善型过渡

  住宅品质明显增强。2000年以来,住宅小区综合品质不断增强,道路、环境、绿化、景观、教育、医疗及文化娱乐等各种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几乎全覆盖,规范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物业服务全面展开。同时,居住的硬件设施日益健全,2018年全省城镇有管道供水入户的家庭达97.3%,有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占82.6%,有供暖的占90.7%,管道燃气和电做饭的家庭占81.3%,生态、文明、现代的居住小区不断涌现,居住需求已经从刚性需求开始向改善型过渡。

  居住环境显著改善。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宅外道路是水泥或柏油路面达到91%,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9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6年来累计开工建安居工程175万套

  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符合省情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初步构建了以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棚改回迁安置住房、社会租赁住房、商品住房为支撑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2013年以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保持全国前列,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6年来,全省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75万套。改造各类棚户区132万套,政府投资公租房累计分配70万套,累计发放租赁补贴86.4万户,有效地改善了部分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状况。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对危房改造户的院落环境同步改造提升,2018年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7.95万户,竣工7.89万户,脱贫对象40254户已全部入住。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