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收官之年的浓重一笔 ——2015年榆林全力促进经济发展回顾
经初步核算,我市2015年GDP完成2621.2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562亿元,继续稳居全省第一
2015年,注定是直面困难、砥砺奋进的一年。
这一年里,受宏观环境和自身结构影响,全市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对此,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统筹推进调结构、促改革等各项工作,逐步扭转了经济大幅下滑的被动局面。经初步核算,我市2015年GDP完成2621.2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562亿元,继续稳居全省第一。
成绩来之不易!回顾2015年,我市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埋头苦干、合力攻坚,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也为“ 十二五 ”圆满收官画上了浓重一笔。
全力以赴稳增长
在经历了煤炭“黄金十年”发展后,榆林经济社会迎来了巨大发展,连续多年成为 陕西 “追赶超越”的重要支撑和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但受经济下行的“严冬”考验,榆林进入了近年来少有的困难局面,突出表现在煤炭、 石油 等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跌严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工业经济增长乏力等方面,严重影响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低潮期往往也是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有为,提出将稳增长当做最为紧迫的任务,并结合中省相关精神出台了多项稳增长具体措施,努力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一年来,这些全面务实政策的效应正在显现,而且恰如一池活水,浇灌驼城大地,收获累累硕果。
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和市场开拓——实施工业产品新增库存储备贴息、企业降本增效等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并加大联合行动、精准促销,特别是“榆林煤”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商标,有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释放了产能。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562亿元,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6%。
全力扩大投资规模——推出总投资435亿元的97个PPP项目,争取棚户区改造资金14.3亿元,落实四批专项债券基金19.82亿元,全力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被动局面。
强化金融支持——把拓宽融资渠道作为稳增长的有效途径,“助保贷”规模达到4.06亿元,召开银企对接落实各类企业贷款293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76.7%,较2014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狠抓文化旅游产业——粮食总产达142.9万吨,实现“十二连丰”。全年接待游客180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7.6亿元,分别增长11.3%和11.8%。
实践表明,面对困难,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化压力为动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困难一个困难突破,就一定能够带领全市经济这艘巨轮不断向前航行,开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局面。
坚定不移促转型
经济下行压力下,煤炭等工业产品价格下跌、销售市场低迷,致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转型升级”再次被响亮地提出来,而且被认为是应对现实挑战的唯一正确选择。
去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个转化”“三个围绕”的要求,不断提高煤炭综合分级利用和循环项目水平,加快提升煤炭资源转化的规模和科技含量,一大批重大能源转化项目陆续建成,全年新增工业产值180亿元,为实现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进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一望无垠的沙漠荒丘上,正在崛起一座现代化工厂。该企业于2011年2月25日注册成立,由兖矿集团公司、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延长石油三方按照50%∶25%∶25%的股权比例组建,其投资实施的百万吨级煤制油示范项目,通过添加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将煤炭转变成油品和化工产品,实现了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也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去年8月,公司百万吨级煤制油示范项目全流程打通,产出的油品各项参数完全符合要求,达到欧Ⅴ标准。”该企业负责人说,将来项目完全达产达效后年产油品115万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0多亿元。
不仅如此,我市还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全年新建新能源装机183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达280万千瓦。同时,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型业态,并建成西北地区第一个专业快递园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激活科技生产力,引领转型发展。”去年,我市强化科技创新工作,低阶粉煤回转热解制取无烟煤、卤水井下净化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绒山羊基因工程育种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分别达到1170件和830件,均创历史新高,为转型发展提供很好的科技支撑。
统筹兼顾促改革
郝治林是府谷县碛塄农业园区郝家寨村人,多年来,他吃水不忘挖井人,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在看到家乡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观后,他又想着通过成立农业公司,带领当地群众早日实现增收致富。但因为成立公司需要的程序复杂、审批时限长,他一直拖着没有去注册。
去年,府谷县在全省稳步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并启动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大大简化了创业创新程序,也缩短了审批流程和时间。“我花费两天时间就办好了营业执照,政府加大简政放权,不仅为企业办事提供了便利,也让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郝治林说,今后,他计划以“企业+农户”“企业+ 基地 +农户”等多种形式,带领村民一起发展旅游、现代农业等多种产业,力争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向改革要活力,以改革促发展。”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中省各项改革部署,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并强化对各项改革的统筹兼顾和整体推进,全年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12次,引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不断走向深入。
与此同时,一件件、一桩桩冲破固化樊篱、动真碰硬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和落地生根,有效激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深化政府机构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承接中省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26项,精简行政审批事项79项。
——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即由过去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改为一次申请、合并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3万户,增长23.5%。
——推进融投资体制改革,成功举办首次榆林市政府和社会资本(PPP)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共签约13个PPP项目协议,引进社会资本10.38亿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取得新进展。
——强力推进农村土地度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97.5万亩,居全省第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
过去一年,全市经济在困境中逐步企稳回升,再次证明了改革的巨大贡献。而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推进,改革的红利还将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也将持续增强。